今天是“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78周年,今天上午,电子工程学院退休教授张兴华老人向记者展示了一份多年来的研究成果:这是日军在侵华期间,在安徽的战斗中曾使用毒气的详细资料,其中在全面侵华的八年期间,日军在安徽境内就使用过80次毒气,其中还有一处鲜为人知的细节——尽管当时合肥没有遭到日军毒气的侵扰,但日军却在合肥设置了一座生产毒气的工厂,源源不断地供应着前线部队。
日军在安徽使用毒气八十次
今年67岁的张兴华老人,退休前是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的教授,退休后,他一直致力于搜集日军在华使用毒气的罪证。近日,他研究整理出了一份《侵华日军在安徽实施毒气战战况一览表》——在全面侵华期间,日军在安徽境内的战斗中,整整使用了80次毒气。
在这份记载中,引用了当年报纸的战事报道、中国军队上报和总结材料、日本战后解密的毒气战材料,这些当年的记录毒气战的文字,在如今看依旧触目惊心:“1938年6月5日,日军三十团6联队,首先在城东进攻中国守军176师受阻,释放毒气筒194个,(摘自日军《毒瓦斯使用及战例》);1939年10月16日,日军120联队9中队在安庆粽子掴附近与中国军队遭遇,战斗中释放红色毒气筒45个,迫使中国军队撤退,该中队乘势突击,刺杀中国军队40余人。(摘自日军《支那事变化学战例》……)
张兴华说,为了掩盖进行毒气战的罪行,日军制定了严格的保密制度,规定将毒气称为特种烟,弹药和弹药箱的标记必须除掉后才能交付部队使用,但为了区别于普通弹药,日军在化学弹剂上印制红色或蓝色及其他几种颜色的标志带。比如:黄1号表示芥子气,黄2号表示路易氏糜烂性瓦斯,茶色表示氰酸钾,蓝色表示碳酰氯,红色表示氰化砷。红色毒气筒内是氰化砷。所以记载中所表示的毒气筒颜色,指的便是毒气的化学成分。
大部分记载从一手材料获取
“这些毒气战的记录,大部分都是日军军方所编纂,可信度非常高。”张兴华说,为了寻访日军曾在安徽使用毒气作战的详细情况,张兴华还曾联系了解放军防化学院纪学仁老教授,纪学仁老人多年来收集了大量日军在中国实施毒气战的原始材料,张兴华在纪学仁老教授研究的基础上,整理出了这份日军在安徽实施毒气战的资料。
张兴华说,这些材料有《日本军与毒气战》、《毒瓦斯用法及其战例》、《特种发烟筒用法及其成果利用法》、《徐州会战、安庆作战特种烟使用战例及成果》等。这些材料都是在侵华作战时分发给各级指挥官,或者分发到军校,用于指导日军各部和军校生实施化学战教育,这些材料保密性极高,在日本投降前夕大部分被销毁,但还是有少数被公布了出来。
张兴华指着材料中1938年前后的记载向记者介绍,比如,日本陆军习志野学校于1942年编印了《毒瓦斯用法及其战例》这本材料,短短70页的篇幅,就记载了大量关于使用毒气战的战例。这本资料属于绝密资料,战后几乎全被销毁,现存的一本资料被美军缴获后,为美国国家档案馆所收藏。张兴华所找到的这些日军在皖北地区使用毒气的战例记载,就是从这本资料中获取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