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合肥市为民营企业摆出多项政策“大餐”,为民营企业“松绑”、“培土”,以鼓励民营经济发展。金融资本这只推动经济发展的“看不见的手”,也在助力合肥经济发展。前10个月,担保、小额贷款公司共为合肥企业融资475.03亿元,相当于1-10月全市直接融资的1.5倍,有效地为中小微企业输入新鲜血液。
打破民间资本进入市场的隐形门槛
民营企业是市场经济最为活跃的主体之一,其巨大潜能正不断释放。2012年,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超过2000亿元,占到全市GDP的55.9%。民营经济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6%,上缴税收占全市的63.5%,民营经济提供的就业岗位占城镇就业岗位的79%。全市的高新技术企业当中,民营企业占85%。
今年以来,合肥市出台一系列相关扶持政策,并拿出真金白银帮助企业破解融资难题,为民营企业“松绑”、“培土”,以鼓励民营经济发展。
4月,合肥出台《关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实施意见》和具体实施细则,“合肥版”26条从硬投入、软环境两方面发力助推民营经济发展。随后,合肥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合肥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条例》和《合肥市优化投资环境条例》,在全国率先用立法的形式保护民营经济发展。
“按照‘非禁即准’的原则,建立公正透明、规范有序的市场准入制度。此外,合肥市还将改革工商登记制度,全面执行注册资本认缴等级和先照后证制度,取消企业年度检验和个体工商户验照制度,实行年度报告制度,推进工商注册制度的便利化。”合肥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打造地方金融品牌企业
金融资本是市场中最活跃的要素。目前,合肥正在加快打造区域性的金融中心,争取在激烈的竞争中提升话语权和影响力。
目前,全市集中了34家银行业金融机构、47家保险公司、63个证券营业网点、20家期货营业部、43家融资性担保公司、91家小额贷款公司、84家典当公司,基本实现了农村商业银行和村镇银行的县城全覆盖。
今年1-10月,合肥市担保、小额贷款公司共为企业融资475.03亿元,相当于1-10月全市直接融资的1.5倍、新增本外币贷款的56%、新增人民币贷款的61%,有效地为中小微企业输入新鲜血液。
合肥市还通过重组方式,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带动力和较大影响力的地方金融品牌企业。此外,合肥市坚持“高门槛进入、低门槛退出”原则,通过“有进有退”,优胜劣汰,引导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今年以来已取消3家小额贷款公司经营资格,撤消6家融资性担保公司经营许可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