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底,房企拿地的金额和体量不断升级。销售的顺畅回款让房企在年底大手笔拿地有了更大的动力,对未来市场的看好也成为目前房企几乎一致的预期。在拿地规模和数量整体上升的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房企对一二线城市的青睐越发凸显,购地金额同比翻番,但与此同时,后期上市的风险也正在加大。
扎堆抢地
12月4日,恒大一天之内豪掷96.86亿元连拿上海和南京共6宗住宅地块,其中41.76亿元抢得上海4宗合计22.09万平方米宅地;12月5日,恒大继续发力,在上海又以6.14亿元竞得嘉定区一宗住宅用地,溢价98.75%。两天内,恒大在上海南京已经投下102.86亿元。
无独有偶,12月3日,在重庆出让的8宗地块中,位于巴南区的6宗地均被融创中国拿下。6宗地总成交金额达30.8亿元,总占地面积81.34万平方米(1220亩),最大可建筑面积144.67万平方米。就在此前一日,融创还以底价16.91亿元竞得渝中区渝中组团用地。至此,融创两日内共斥资近48亿元。
几天后,龙湖地产(龙湖·时代天街 龙湖·香醍溪岸)发布公告称,于12月6日成功投得重庆总面积6.04万平方米的土地,总地价25.2亿元,总建筑面积31.37万平方米,将用作发展包含住宅与商业配套的城市综合体项目。
年底的加速拿地,为今年以来已经持续高温的土地市场再添新火。据中原集团研究中心监测,11月以来,标杆房企购地支出大幅上升,十大标杆房企11月拿地总额达到176.6亿元,预计年内累计购地金额将突破2500亿元,成为继2009年和2010年之后,第三个购地支出超过2000亿元的年份,同时,将超过2010年2206亿元的最高购地金额纪录,再创历史新高。
钱从哪来
良好的销售回款,为房企大手笔拿地提供了一定的底气。
据中原地产研究部统计数据显示,从已经公布销售业绩的房企看,7家房企年内有望突破千亿,其中,万科、保利已经突破千亿,绿地、中海、万达、恒大、碧桂园年内突破千亿,也基本成为定局。相比2012年只有万科、保利、绿地三家企业突破千亿,2013年可以说是房企的丰收年。
统计显示,截至目前,已经有30家房企公布前11月销售业绩,合计销售业绩达到10457亿元,同比涨幅高达33.7%。但在11月单月,30家房企合计销售业绩为1124亿元,环比10月份下调了21%。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分析认为,11月房企销售放缓,大部分是主动刹车,绝大部分房企在前11月已经接近完成任务,在最后两个月就不会出现往年冲刺预售的现象,预计11-12月大部分房企可能会放缓供应。
与此同时,多数房企也正打通多元融资渠道。据统计,今年前11月,房企海外融资总额(包含贷款)合计已经突破529.1亿美元,合计人民币高达3228亿元,同比涨幅超过100%。张大伟认为,目前房企的资金情况非常良好,海外低成本资金将保证房企即使在出现楼市调控的情况下,也能够抵御非常长的时间。
青睐“大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在最近一轮抢地潮中,房企越发表现出对一二线城市的青睐。
以恒大为例,业内人士认为,作为一个之前主要根植二三线城市发展的全国性标杆房企,最近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全面爆发,这可以说是一个标志,代表了2013年全国楼市的分化,房企重心全面转移到一二线城市。
据中原地产统计,今年前11月,十大标杆房企在一线城市土地购入金额达到905亿元,同比上涨119%,而同期在三四线城市仅购入147亿元,同比上涨34%。
同策咨询研究中心总监张宏伟认为,此轮一二线城市调控政策当中,大多数城市提及要继续加大住房用地供应,甚至有的城市明确提出2014年全市住宅用地计划供应量为2013年计划供应量的120%,力争130%,一二线城市供地量的增加,等于向市场“扔肉”,这对于今年销售业绩普遍好转资金面宽裕的房企来讲,拿地需求已如饥似渴,尤其对于品牌房企来讲拿地机会不容错过,本轮调控措施反而成为品牌房企深耕一二线城市的市场机会。
自2012年以来,一二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一路走高,三四线城市则陷入了量跌价平、去化困难的窘境。因此,房企在三四线城市的发展普遍遭遇瓶颈之后,才重新转战一二线城市。
正是这样的背景,才出现了近期只要一二线城市出现土地交易,价格就会创历史新高的现象。不过,张大伟认为,在政策持续收紧的背景下,2014年部分城市高价地入市的市场空间可能并不乐观,地王上市的风险也正在逐渐加大。中国房地产数据研究院执行院长陈晟也表示,随着一二线城市的分化调控出现以及长效机制的建立,会对进入一线城市的开发商提出更高要求,如果开发商运营能力不提高的话,一线城市调控措施的收紧和高地价的风险,可能导致房企整体利润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