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张泛黄、微卷的薄纸,因承载着一段合肥一中的辉煌历史而显得弥足珍贵。日前,已故教员曾孙捐赠给合肥一中一百多年前的手写同学录,记载了学校前身“庐州中学堂”首届22位监督、教员和84位学生的全部信息。同学录中显示,百年前学校就有伦敦外教授英文课,而中国最后一位秀才也曾是班级优秀学生。
一百多年前手写同学录回一中
12月15日,合肥一中校长办公室接到一通从江苏打来的电话,来电者吉家林称,自己的曾祖父叫吉城,曾经任职于庐州中学堂。曾祖父故去后,子孙在整理老先生的遗物时,发现了清末民初年间留下的7张手写纸,经多方打听,得知这与合肥一中有不解之缘。
这7张薄脆、泛黄的宣纸,正是合肥一中前身“庐州中学堂”首批毕业生和教员的详细记录。“这是我们学校首批教师和学生的名单记录。”现任合肥一中校长陈栋介绍说,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庐州中学堂创办,这是合肥一中的前身,于1904年初开始招新生。而这份“通讯录”距今已经有一百多年了,其中共记载了22位监督、教员和84位学生的信息。
一中前身校长为李鸿章嗣子
“同学录上详细记载了教员、督学的姓名、字号和家庭住址,这份是学校首届学生的同学录。”昨天上午,戴着白手套的校长陈栋,小心翼翼地翻动着眼前这7张泛黄的宣纸。
泛黄的宣纸上,所有名单都由小楷认真誊写,不仅有师生的姓名、年龄、籍贯,还有家庭住址,甚至求学期间寄居何处都认真标明。“当时的校长是李鸿章的嗣子李经方,李鸿章侄孙李国松、李国筠相当于学校的‘董事长’和‘总经理’。”
百年前,学校有外教授英文课
在这份特殊的名单上,记者还发现了一位特别的教员。“教员:卜美恩,籍贯:英国伦敦。”陈栋介绍说,这位‘卜美恩’正是一百多年前庐州中学堂的第一位外教。
“虽然和现在的课程设置不同,但以前庐州中学堂的课程里有英文。”陈栋表示,一百多年前学校既保留了书院里温经、词章等课目,又开设了算学、舆地、英文、博物、物理、化学、理财、体操等新式课程,学制共五年。当时的学堂共有四个班,甲班、乙班、丙班(起先叫丙右班)、丁班(起先叫丙左班)。
中国最后一位秀才曾在此读书
一百多年前的同学录里,“鲁邦瞻”这个名字显得尤为醒目,因为他是中国的最后一位秀才。
手写同学录的吉城,曾在庐州中学堂任教,鲁邦瞻是他班级的优秀学生。吉城在日记中提到鲁邦瞻时,称赞他“十七人中最少年,冠伦文采致翩翩。”
相关链接
合肥一中本源
合肥“庐州中学堂”是李鸿章嗣子李经方(伯行)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创办的新式中学堂,光绪三十四年(1908)改为官立,其前身是“庐阳书院”,现今则为“合肥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