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违法用地主要是一种“堵”的治理思路,没有去“疏”,那么地方政府为了解决土地供需矛盾,为了满足政绩需要,就会千方百计去侵占农民耕地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于闭幕当日晚间发布的会议公告九次提到食品安全,会议还提出要确保粮食安全,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同时还明确了到2020年解决三个“1亿人”城镇化的目标(12月25日中国新闻网)。
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六大经济任务,首要任务便是粮食安全。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再次提出确保粮食安全,不仅说明粮食安全关乎国计民生,从某种程度上也说明粮食安全面临着挑战—不但进口粮食比重越来越高,而且保障粮食安全的耕地红线也受到一定威胁。因此,这次会议再次强调“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十分必要。
粮食安全能否得到保障,关键在于耕地红线能否守住。但是侵占、乱占耕地的现象相当严重,例如,国土资源部披露,今年上半年全国共发现土地违法行为2.09万件,涉及土地面积6980公顷,其中耕地2237公顷。所以,现在不应该再去讨论“要不要设18亿亩耕地红线”这个问题,而是需要公众集思广益,深刻思考如何才能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
能否守住耕地红线,在一些人看来,主要在于国土监管部门能否严厉打击违法用地,但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土地改革。不可否认,各种土地违法案件依然居高不下,近几年打击土地违法也收到一定效果,但是,打击违法用地主要是一种“堵”的治理思路,没有去“疏”,那么地方政府为了解决土地供需矛盾,为了满足政绩需要,就会千方百计去侵占农民耕地。
其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关于土地改革的部署,对于如何守住耕地红线具有指导意义。比如,决定提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允许符合条件的农地入市,显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土地供需矛盾,可减少对耕地的侵占。再比如,决定指出“缩小征地范围,规范征地程序”,实际上是在控制征地,减少耕地流失。
也就是说,只要按照此次全会的要求尽快启动土地改革,效果将会好于过去单纯打击违法用地。亟需解决的问题是,相关土地改革如何落实、何时落实到位。例如,土地流转目前只在部分地方试点,还没有全面推行,如何全面推动土地合理流转,还需要更具体的激励措施。“缩小征地范围”同样需要具体措施和量化标准,“规范征地程序”需要重新制定征地程序。希望有关方面尽快修订土地管理法及其实施办法。
除了要落实此次全会关于土地改革的部署,还要围绕农村土地的种种乱象出台改革措施。比如说,农村问题研究学者党国英指出,我国现在虽然出台了城乡规划法,但乡村规划仍非常随意,如果不修改规划法,那么农村可能就按照自己的利益,随意修改规划,使得几十万行政村都可以入市。所以需要修改城乡规划法,围绕农村规划问题重新立法。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不仅要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守住数量红线,还要严把土地质量关—守住质量红线。所谓质量红线,即耕地是无污染的、可耕种的。但在现实中,不仅土地污染问题很严重,而且一些地方以“土地置换”的名义把可耕种的土地毁坏后搞开发,然后用不可耕种的土地去凑数。如此,即使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也不能保障粮食安全,因为部分耕地不能生产粮食。
当然,守住耕地红线需要打“组合拳”,比如,合理引导用地、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加大执法力度等,但最根本的办法还是推进土地改革,根据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早日修改出台土地管理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