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评优是实力、品牌、形象、社会贡献的综合考量
安徽建筑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李国昌说:任何一项评优过程中,对于综合考量这种形式,要充分考虑各个影响因素,力求全面与详实。比如某些企业实力很强,但对城市发展贡献很少、没有起到很好的社会引导作用,那么在评选过程中得到的评分无疑会较低。因此对企业和项目的入选理由要有充分依据,如果过度重视某一个指标,就会影响整体的评选质量。
安徽省对住宅产业化建设非常重视,合肥市提出把住宅产业化打造成“千亿产业”的目标,并且已经开始着手住宅产业化的千亿产业规划制定工作。为此李国昌指出,今后,房地产行业的“工业化方式”将越来越受关注,比如住宅的装配率指标等,将成为今后衡量地产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参照。
合肥清源房地产研究院执行院长郭红兵认为,任何评选,公平是首要考虑因素,但是绝对意义上的公平是不可能达到的。因此为了力求活动开展的科学公正,就要立足于企业发展的轨迹,通过对其实力、品牌、形象、社会贡献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度发掘,以期达到对获奖单位和楼盘的“诠释”。
郭红兵以高速地产及万达集团为例,他指出,高速地产“低调发展、稳扎稳打”的特点在业内有目共睹,产品做的很扎实,在外面也鲜见负面事件,不靠噱头来造势;而万达广场这种产品线在全国各地铺开,建好之后确实对周边区域有很明显的带动作用,能够引进一些具备实力和影响力的商业品牌,对于提高城市品位作出了实际贡献。并且万达文旅城的产业模式,在合肥也成为一张城市名片,从商业地产角度为安徽省带来了现代化的商业模式。
此外,郭红兵还认为,作为安徽省范围内的评选,全省布局是一个很关键的衡量因素,因此在单一城市发展的企业应该慎重考虑。有的企业产品质量不错,但仅仅埋头于某一个城市,在全省其它地方没有布局,受到了地域影响力的制约,总体竞争实力就略显不足。
房地产业要从“多”、“快”进入“好”的阶段
安徽省清源房地产研究院研究员、安徽思维沃客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周家全对目前房地产行业发展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指出,内地房地产从1998年-2008年十年间,是一个快速发展但粗放经营的阶段,处在“多”的阶段,到了后期,才开始进入“快”的状态。
从2008年-2012年这几年,房地产企业不再是单一追求单平米建筑产品的利用率,而是开始考虑单笔资金的多循环、再循环,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利润。那么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问题:把具有建设周期的建筑产品变成了一种快速消费品。一夜之间卖掉几百套,一天就十几亿元,这种现象从市场表象来看一片繁荣,仿佛是好事,但是周家全个人认为这是严重违背房地产行业发展规律的,住宅不仅是指有房子,所有的软硬件配套,景观、物业管理,尤其是社区运营管理的理念,这些全部注入进去,才能形成真正的社区。
周家全认为“盘活存量”对房地产市场有着重大指导意义,他说,房地产市场如何盘活存量?这就要求房地产行业要进入第三个阶段——“好”。哪个企业好,哪个企业才具有同时满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目标。周家全说,比如某房地产企业,其产品建筑在全国范围内口碑非常好,但是市场影响力不足,遏制了企业的发展;周家全说,反之,也有新出现的某些企业,虽然作为单个项目来讲,它赚到了很多钱,是成功的,但是对地方的社会贡献不足,就达不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重目标。
为什么我们会面临这样的问题?一个因素就是房地产业从“多”、“快”的阶段,现在要进入“好”的阶段,也即我们现在评选,是评选谁多、谁快?还是评选谁好?如果评选“好”的话,一个企业首先要有实力,规模是第一重要的;第二,他的客户满意度,即市场形象是非常重要的;第三,就要看这个企业对地域、城市的建设有没有起到实质性的拉动作用。
在评审会现场,各位专家也对活动的开展提出了积极的评价和建议,他们指出,虽然此次活动立足于2013年,但不能仅看各企业2013年的行为,评选一个企业进入十强的含义是:在2013年这个企业是可以成为榜样的。那么就要选择一些在2013年以前的三、五年一直在为安徽作贡献,在2013年以后未来三、五年很明显看得出能够继续作贡献的,这样的企业更有说服力。如果是昙花一现的企业,就算是短期内获得了很好的业务成绩,也不应该给予支持。
各位专家指出,在当前市场形势下,《安徽日报》推出楼市“双十”评选,时机非常好。但要避免走入“促销、导购”的宣传误区,而是要做出行业引导、行业规范的权威性与影响力,在全省产生指导作用。从这个角度,专家们建议要注重两点建设:
一个是企业品牌的建设。要对好的企业品牌做经常性地正向引导,树立标杆,让其它企业向之看齐;二是要注重客户满意度、社会满意度建设,通过媒体力量,培育行业的信誉度,培育顾客对企业品牌的信任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