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合肥10月25日电(记者王圣志)在正在举行的“蚌埠双墩遗址刻划符号暨早期文明起源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来自海外的著名专家从比较的角度,对双墩刻划符号进行了探讨。
由中国文字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共同承办的本次研讨会23至25日在蚌埠市举行。专家们实地考察了双墩遗址,观摩了双墩遗址及侯家寨遗址等发掘出土的文物及刻划符号标本陈列,听取了关于双墩及相关遗址考古发掘成果汇报,围绕人类早期文字有关重要问题,就双墩遗址刻划符号的内涵、性质和价值以及中国古文字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交流。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白瑟拉教授认为,双墩符号系统时间早于楔形文字2000多年,符号不是很规范,由于与陶器紧密联系,书写在器底而限制其用于交流,与语言似乎没有直接联系,因此,双墩符号系统还没有可能发展到用于读写的文字社会阶段;而双墩岀土的各种小型陶器,与文字社会之前的计数社会中的计数器物有共同之处,这类陶筹从土耳其到中亚都有,双墩遗址中这些小陶器中至少有三种是记录粮食数量的。至少可以判定,双墩遗址刻划符号与小型计数陶器都在为文字出现提供准备,是前文字阶段的重要材料。
德国哥廷根大学黄戈登教授认为,如果能回答双墩刻划符号各别元素有多少、排列顺序如何、写在何处、对后世有何影响、与商甲骨文的关系怎样?就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双墩符号是真正的文字还是处于前文字阶段。
美国威廉帕特森大学张禾博士通过分析比较,认为双墩陶刻划符号正处于从标识符号向表意符号以至文字过渡的阶段。她希望通过对美洲古文字的研究为双墩刻划符号的研究带来一些参考资料和启发,增进对文字起源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