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王频现
记者统计发现,2013年广州十区中,除了天河、越秀,其他8个区的地王纪录都被刷新了一轮。而且,几乎每个地王诞生的场面都异常激烈,每场拍卖会都是大鳄云集。
2013年5月6日,广州迎来了“新国五条”实施后的第一次土地拍卖会,同时也拉开了地王纪录频频被刷新的大幕。这一天,白云区同宝路地块在经过近两百轮的角逐后,由佳兆业地产(01638.HK)以18.7亿元的最高限制地价、竞配建保障房6.68万平方米夺得。虽然折合楼面地价为13050元/平方米,但剔除配建面积后,楼面地价达25597元/平方米,远超此前白云新城地王20625元/平方米的单价,一举创下白云地价新高。
半个月后,广州再次诞生“新地王”。海珠区南洲路地块在经过百轮搏杀后,最终由越秀地产(00123.HK)以24.6亿元的总价夺得,剔除配建的4.2万平方米保障房面积后,其楼面地价达到34590元/平方米,成功超越了2012年恒大地产在珠江新城创造的32967元/平方米的广州单价地王纪录。
此外,番禺、黄埔、荔湾、花都、南沙、萝岗等6个区的土地市场也都先后刷新了地王纪录。
这些“地王”的楼面地价已经逼近甚至超过周边一手楼的售价。以海珠南洲路地王为例,该地块周边的一手楼项目罗马家园在售项目价格为23000元/平方米,比地王价整整低了逾1万元/平方米。白云区同宝路地王周边的一手楼盘卡布奇诺售价在19000元/平方米左右,也远低于25597元/平方米的地王价。番禺、荔湾两区地王均属于商业地块,地块的楼面地价也和周边在售的项目价格相当。
地王频现、“面粉”贵过“面包”的背后,是大型房企逐渐从三四线城市向一二线城市的重心转移,由此带来了土地市场的激烈竞争。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恒大地产(00333.HK),这家以二、三线城市为目标的开发商2013年开始频繁在一线城市拿地,其中就包括大本营——广州。2013年6月18日,恒大地产以23.09亿元、配建5.24万平方米保障房的条件拿下广州白云区沙太南路配件厂地块,剔除配件保障房面积后,折合楼面价近2.5万元/平方米。
卖地收入创新高
在2013年12月24日的广州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广州市房管局局长李俊夫披露,广州2013年全年供应各类用地1986万平方米,土地出让收入76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3%、85%。
据广州市财政局年初发布的《广州市201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3年预算草案及其报告》显示,2013年广州市土地出让金收入预计为475.6亿元。按照李俊夫披露的数据,2013年广州市的土地出让收入将超出年初预算的60.2%。
黎文江预计,2014年广州还会加大土地供应,在增量土地上可能会与2013年持平,重点通过旧城改造等措施加快存量土地的释放。
【“异类”深圳:卖地金额占财政收入不足一成】
前海新区土地开闸,让一直囊中羞涩的深圳在2013年出现土地交易井喷,全年通过招拍挂实现的土地出让金大幅飙升接近3倍。
这也让土地出让收入在深圳2013年财政收入中的贡献同比约上升四个百分点,但该比例仍不足10%,深圳依然是当前土地财政中的异类。
实际上,此前2009年深圳首次提出建设用地“减量增长”原则后,土地财政在这个土地资源稀缺的城市就开始不断走向末路。
前海开发致土地收入飙升
随着G11337-0095宗地土地使用权在2013年12月23日的竞拍落槌,2013年深圳土地交易拉上帷幕,全年土地出让收入创下近年新高。
1月1日,《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依据深圳市土地房产交易中心的成交结果统计,去年深圳通过招拍挂方式合计出让的各类土地为47宗。
从土地成交的宗数来看,工业用地成交28宗,依然是深圳土地交易的主体;商业办公用地成交16宗;而住宅用地仅有3宗,在全国各大城市中都颇为罕见。
让外界觉得不可思议的是,深圳甚至出现2013年2~9月连续八个月没有住宅用地出让的情况,房地产企业可谓嗷嗷待哺。
上述47宗地块实现土地出让金额为466亿元,其中住宅用地出让金为62亿元,商业办公用地为378亿元,工业用地为26亿元。
被定性为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的前海新区,在去年深圳土地交易市场中充当了中流砥柱的角色,成为土地财政的吸金主力。
继卓越集团在2013年7月26日以123.69亿元价格拿下“前海土地第一拍”并创下深圳总价地王后,华润置地(橡树湾 润景公馆) 在8月16日以109亿元拍下前海第三幅地块,再次刷新深圳的总价地王;此后11月27日,世茂集团旗下子公司和香江集团旗下子公司分别以24.33亿和16.3亿元拍得前海年内出让的第四、第五幅地块。
可以看出,仅卓越、华润、世茂、香江等竞拍的5块用地,就合计实现土地出让收益273亿元,占深圳全年卖地收入的59%。
根据机构此前的统计数据,2009年深圳涉及房地产的土地出让金为126亿元,2010年为155亿元,2011和2012年分别为193亿和115亿元。
如果以机构数据为对比参照,2013年深圳通过招拍挂方式获得的土地出让金为440亿元,较此前一年的115亿元增长283%。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土地出让金仅仅是指通过招拍挂方式获得的土地出让收入,而深圳近年来土地出让收入有一部分还来自城市更新。
官方数据显示,2012年深圳市本级土地出让收入为273.61亿元,其中城市更新项目出让用地78公顷,实现收入26亿元。
难改土地财政末路
根据官方和机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北京实现土地出让金约为1822亿元、上海为2044亿元、广州为762亿元。
尽管去年土地出让金出现飙升,但深圳全年土地出让收入总量在一线城市中仍继续垫底,不仅远低于北京和上海,与广州亦不在同一量级。
从土地收入比来看,2013年卖地收入在深圳全年财政收入中的比例不足一成,堪称是目前国内对土地财政依赖度最小的城市。
最新披露的官方数据显示,2013年深圳实现财政收入同比增长7%至4818亿元。以此推算,土地出让金占深圳去年财政收入的比例仅为9.13%。
按照年初计划,包括保障房用地在内,深圳市2013年度居住用地供应计划为165公顷,仅相当于北京住房用地计划供应量的10%、上海的16.5%和广州的28%。
在业内看来,无法依赖土地财政的无奈现实,恰恰为深圳大力推行土地制度改革提供了动力和现实基础。
2013年12月20日,深圳历史上第一块原农村集体工业用地,通过公开土地交易市场成功上市交易流通。
这也是继1987年首创国有土地拍卖后,深圳在土地制度改革领域的又一次历史性突破,为进一步打破土地财政提供了新样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