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安徽省住房城乡建设工作在合肥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2013年,全省新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41.68万套、基本建成31.35万套,开工建设量、基本建成量均位居全国前列、中部第一。今年,计划新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46万套,基本建成27万套,并落实廉租住房与公共租赁住房并轨运行制度,实行保障性住房租补分离制度,规范保障性住房租转售制度等,充分发挥保障房效益。2014年,将力争完成住房城乡建设领域投资7500亿元左右,完成建筑业总产值超过7000亿元,增长20%以上。
今年将新建保障性安居工程46万套
据悉,2013年,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较好地完成了省委、省政府年初布置的各项任务。全省新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41.68万套、基本建成31.35万套,分别占年度目标任务的105.4%、124.2%,开工建设量、基本建成量均位居全国前列、中部第一。今年,计划新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46万套,基本建成27万套。“目前,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仍有70.5万套在建,必须在抓项目开工的同时,加快在建项目施工进度,加快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完善,为配租入住创造条件。”省住建厅厅长李明在会上表示。今年省住建厅将组织开展保障性住房分配和入住情况专项清查,配合审计部门开展保障房专项审计。
此外,为充分发挥保障房效益,今年将落实廉租住房与公共租赁住房并轨运行制度,实行保障性住房租补分离制度。统一房源筹措、统一资金使用、统一准入条件、统一分配程序、统一后期管理。指导有条件的地区推行租补分离,对因管理体制原因暂时难以实施的,实行差别化租金或租金减免制度。今年3月中旬,各市将制定完善吸引企业和民间资本等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运营及棚户区改造的具体措施,大力推进民间资本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运营。
推进城市“特色化”
据了解,今年,安徽省将加快推进组群城市和县城发展,构建“双核两带”(合肥都市圈、芜马都市圈和沿江城市带、沿淮城镇带)城镇化重点发展区,坚持组团式发展,推动合肥经济圈、芜马组群、皖北城镇群规划编制、审批进程,启动安池铜城市组群规划编制,谋划并促进沿淮城市组群发展。同时,加快县城发展,选准建好一批中心镇,推动中小城市发展,适应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和进城需求。鼓励产业向城市和县城集中,促进产业和城市融合发展。鼓励各地编制基本生态空间控制规划,根据资源环境条件划定城市增长边界和生态保护红线。注重城市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
为推进城镇特色化发展,今年安徽省将推广开展城市风貌特色专项规划,加快城市特色街区建设,加强城市色彩、高度、形式等要素管控,着力塑造各具特色的城市风貌。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和历史建筑,加大保护力度,争取住建部将我省作为区域性历史文化名城(镇、村、街区)保护规划试点。科学确定城市定位,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增加城镇“绿元素”
“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大型公共建筑,以及省会城市的保障性住房要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实行节能65%或执行更高水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提高节能建筑工程质量。”李明在会上要求。2014年,全省将新增绿色建筑面积500万平方米,创建20个绿色建筑示范项目、2个以上绿色生态示范城(区),绿色建筑占新增民用建筑面积比例达到10%。全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达到2000万平方米,占新建建筑面积40%。以保障性住房、大型公共建筑等政府投资项目为切入点,继续推广建筑产业化建造方式,并开展200万平方米以上的建筑产业化试点示范项目建设。
为倡导低碳绿色出行,今年,省住建厅将大力推动城市公共自行车等慢行交通系统建设。指导有关城市编制公共自行车系统专项规划,选取条件成熟的城市作为试点,结合城市绿道建设,建成并运行公共自行车系统。备受合肥市民关注的公共自行车项目将率先在政务区试点,4个租赁站点已整装待发,春节前有望向市民提供自行车租赁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