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入2014年,除了“菜篮子”之外,住房问题仍然是民生关注之首。不同的是,以往人们多是关注住房价格升降,今年的话题焦点则锁定在“房地产泡沫会否破裂”。
元旦刚过,就传出胡润榜女富豪“跑路”的消息。一款名为“新华信托·上海录润置业股权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的信托产品即将到期,但项目所在的地块仍是空地。据说,该产品担保人高远置业实际控制人、胡润榜女富豪邹蕴玉卷入多起信托和民间借贷案件,并传已“跑路”。
另外,据媒体披露,随着前两年飞速发展的房地产项目的陆续到期,房地产信托在2013年迎来了大规模兑付,相关风险时有暴露。根据第三方数据,从2012年初至今,已有约15款房地产信托项目因流动性等问题暴露兑付风险,占全部暴露风险信托项目的七成多,其中仅有不到半数的房地产信托通过公开诉讼的司法途径争取权益,且大多数发生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
作为银行业的监管部门,在2014年全国银行业监管工作会议上,严控房地产贷款风险紧跟缓释平台贷款风险,排位在银监会今年重点防范和化解的七大风险中第二位。银监会要求,继续强化“名单制”管理,防范个别企业资金链断裂可能产生的风险传染。
履行宏观调控职能的央行,在2014年人民银行工作会议上,用“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适度增长”,增强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协同性”诠释了央行的宏观调控思路。
货币政策从去年的“平稳增长”到“平稳适度”,其中所蕴含的丰富语境和央行调控的拿捏令素来对此嗅觉敏感的市场迅速做出了反应。在多数研究机构看来,“平稳适度”是一个“中性”的货币政策,也有可能意味着会“紧”一些。
在此情形下,对房地产市场的担忧也在逐级升温。令公众不安的因素来自于多方面。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在保持了十年长阳、屡创新高之后,房屋不再是单纯的居住地,而是具有多重属性的“投资品”,并带来大量社会问题,同时房地产调控也成为一个令政府棘手的能力考验。近年来,不断有经济学家声称“房地产拐点已到”、“中国楼市将下跌一半”等云云。然而,房价却一路长阳,拒绝下行。但是,走到2013年年底,一切和房子有关的问题变得复杂。市场上,不再是几个学者对房地产市场调控进行鞭挞,素以精明、务实著称的企业家们也对居高不下的房价有了防范之心。
最具代表是香港首富李嘉诚。这位香港商界大佬2013年年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内地的地价飞涨,我们无法成功投得土地”。对于房价的现状,他也直言不讳:“现在投资地产的公司也有危险,要很谨慎,很小心,我一生的原则是不会去赚‘最后一个铜板’。”与此同时,他从中国楼市大举撤资,将广州和上海的物业出售,获利颇丰。为此,万科董事长王石在微博 上发出警示,认为李嘉诚抛售中国资产,提示在中国投资的风险加大,同时万科也进行了相应的行动。
无疑,李嘉诚抛售内地物业的行动极为震撼。无论是否如某些媒体所讲,李嘉诚此举是因看到内地房地产业繁荣已尽尾声。但是,这确实是一个让人无法轻易绕过的信号。
同期,企业家宗庆后则从自己居住小区的空置率中发表了对房地产泡沫的担忧。他说:“我住的小区有1000多套房,晚上亮灯的不到100家,这就是泡沫,房子不能再过度建设了。”
如今,美联储加强紧缩QE预期,全球资产价格必然重估,巨大的外部冲击与内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中国房地产的危机甚至让2013年年底来华访问的克林顿也忍不住发出规劝。他表示:“金融业、房地产业固然能在短期内对经济增长起到有力驱动作用,但是过分依赖,会引发就业机会少、贫富差距大的问题,这将限制国家长远发展能力。”
显然,中国的房地产问题已引起国际关注。美国人能看到的,国人也有预感。经济学家陈志武从经济学的角度发表了为何房地产存在泡沫,而且预期泡沫离我们越来越近的论断。“短期看,一线城市或许还会涨一些,但风险越来越大了。”他称。
当然,并非所有人都认同房地产市场存在泡沫。这其中,就有一直对房价上涨看多的华远地产(华远九都汇)董事长任志强,在其最新的一次预言中,他认为,“若政府不出政策,2014年房价有可能上涨10%”。
世界上没有永远上涨的资产,再美好的盛宴也有散去之时。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近日发布研究报告称:“判断资产泡沫破裂的时间点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如果现在政策不紧缩,任由信用扩张进一步吹大房地产泡沫,最终的破裂带来的冲击将更大。”但是,这位经济学家也同时表示:“无需担心政策紧缩刺破房地产泡沫。相反,政策紧缩有利于防止泡沫生成,虽然对短期增长可能有影响,但这个影响有限,对中长期的可持续增长是有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