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一家拥有1000多名工人的企业,苦干精算,一年利润一百来万,而企业老板的妻子在上海买10套房子,8年后获利3000万。”在浙江省两会上,人大代表周德文呼吁,切实减轻实体企业负担,重振实体经济。(19日《今日早报》)
“企业家干不过炒房妻”不是冷笑话,实则暴露出“实体经济低迷、虚拟经济火爆”的深层次隐忧。众所周知,实业是经济的基础,只有实体经济的发展才能真正增加社会财富。但近年来,虚拟经济赚钱易,实体经济发展难,导致“宁炒一座楼,不开一家厂”的思维盛行、资金脱“实”向“虚”现象严重。以温州为例,制鞋业、紧固件行业等传统优势产业,过去几年间锐减了1000多家,在“低压电器之都”柳市镇,规模以上企业70%以上利润不再投资本地产业,而是用于开发房地产。
资本总是逐利而来,房地产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对资本、人才等生产要素强烈吸引,这很正常。但成熟理性的经济体系,应该是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均衡发展,资本分流进入不同的领域,共同推动经济进步。楼市虚火过旺固然需要宏观调控,但“企业家干不过炒房妻”的核心不在于此,真正需要反思的是实体经济缘何陷入困境。
“融资难、融资贵,税负重”,成为许多中小企业头上的三座大山。中小企业贷款往往遭遇有形无形的门槛,小微型企业贷款实付利率一般都要上浮30%。融资成本增高、还贷压力增大,阻塞了融资渠道。另一方面,小微企业承担的税负偏重。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仰协指出,小微企业的涉税税种及代收费多达一二十个,“全年缴纳的税费占毛利润的50%左右,企业‘税负痛苦指数’较高”。此外,某些隐形税负,各种拿得上台面和拿不出台面的审批费用,也让中小企业叫苦不迭。
“实体经济是创造财富的。如果一个社会都不创造,都想去分配,老百姓吃的穿的从哪里来?”杭州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的叩问发人深思。“企业家干不过炒房妻”成为摆在政府面前的一道现实考题。一方面,完善制度体系,扶持中小企业融资。通过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实行特别贷款制度,探索民间资本进入等做法,消除企业融资壁垒。此前上海等地推出的“银行+担保公司+政府”的金融模式,值得借鉴。
另一方面,加大减税力度,减少审批事项,为企业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尽管国家相继出台了中小企减免税的系列举措,但落到现实中往往雷声大雨点小。统计显示,2010年针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只占全部减免税的5.3%,这与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99.8%的地位极不相称。下一步,在拓宽减税优惠面、实行灵活减税方式上,还需要政府拿出大智慧、大魄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