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内楼市而言,资金面一直是先行指标,本世纪以来楼市几次价格下调均与流动性收紧有直接关系。在楼市整体下行周期已经开启、三四线城市供应过剩、全球资产告别流动性盛宴、楼市泡沫破灭的传言甚嚣尘上等背景下,近期有关“银行停止房贷”的消息持续发酵,其影响面和深度也在不断扩大,这可能成为2014年左右楼市走向的最大因素。
事实上,2013年三季度之后,银行已经显露出削减房贷的迹象。由于理财产品等高成本、期限短的资金已经成为银行资金来源主渠道,再加上存款搬家的冲击、银行利润增长的刚性考核,房贷(特别是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相对于小微企业贷款、个人消费贷款、信托等高收益资产来说,其收益率低的劣势暴露无遗。
另外,在表外业务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流动性风险将是银行未来面临的主要风险。2013年底,银行流动性再次出现超常规紧张,意味着去年6月“钱荒”以来,银行表外业务对于流动性的冲击仍旧严重。因此,2014年监管层将重点清理银行的表外业务,目的之一就是缓解流动性风险。从“次贷危机”看,表外业务是恶化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的罪魁祸首,长期资本管理公司、雷曼等表外业务突出的国际金融机构就倒在流动性风险之下。
但是,目前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是银行期限最长的贷款,由于此类贷款无法实现证券化,对于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只有恶化而没有缓解。因此,在寻求利润和风险平衡的运营规则下,银行缩减甚至是取消个人按揭贷款是理性选择,兴业银行之所以暂停部分房贷品种,与其表外业务(同业)大规模扩张后流动性风险突出不无关系。
而银行停止发放房贷,对于房地产开发贷款的影响较小。目前房企资金来源中,银行贷款只占14.1%,而以信托等表外融资为主的融资占比达38%,以首付款、按揭贷款为主的其他资金占比达44.6%。因此,即便银行完全收紧开发贷款,对于房地产企业融资的冲击也很小。
在2013年房地产开发企业补库存(拿地、增加新开工)的过程中,银行给予大力支持,房地产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9.1%,高于信贷整体投放14.1%的增速,房地产贷款占贷款总量比重创历史新高,达到20.3%,比2012年增长1.1个百分点。从绝对量上看,2013年银行系统新增房地产贷款2.34万亿,接近2011-2012年的总和。因此,为确保前期所投放开发贷款、影子银行融资和行业上游贷款的安全、维护银企关系,银行也不会大规模停止开发贷款,由开发贷款紧缩引发房企资金链断裂的问题也就不会出现。
若银行调整资产结构,不论是出于收益考虑,还是流动性风险管理,个人住房按揭贷款被抛弃的概率最大,这是“银行停房贷”对房地产影响最大的方面。在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中,新房个人按揭贷款部分被停掉的规模也不会很大。因为新房按揭贷款投放直接关系到项目开发资金的回笼,也将影响到开发贷款和以银行为渠道的影子银行融资的偿还,房地产上游贷款的安全问题也需要考虑。因此,银行停止新房个人按揭贷款的范围比较小,即便有的银行停止此类贷款,也是那些开发贷款少、表外业务突出、流动性风险大的少数中小银行。而在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中,二手住房按揭贷款被削减的概率较大,因为这类贷款不会冲击开发贷款、影子银行融资,也不会影响到行业上游贷款安全,也不存在维护银企关系的问题。
另外,“银行停房贷”折射出的是商业性金融追求盈利与政策性金融职能之间的冲突,根本在于我国商业银行市场化运营之后,没有在政策性功能卸掉的同时,及时使用政策住房金融体系填补空缺。此前,在货币政策宽松、“存贷利差”空间大和房地产行业处于上升周期的背景下,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本质上是优质盈利性业务,政策性金融缺失的问题没有显露出来。当前,商业银行经营的内外环境、模式发生巨大变化,无法继续大规模支持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需求。但是,在新型城镇化和消费升级的背景下,无论新增城镇人口的住房需求,还是改善性住房需求,或者是保障房项目的融资,都需要房地产贷款的支持。因此,在政策性住房金融机构没有建立并发挥应有作用的情况下,国有商业银行将继续承担政策性住房金融的职能。
因此,“银行停房贷”消息的负面影响可能被夸大,未来银行大面积停房贷的可能性很小,停贷范围也比较小。但不可忽视的是,新房和二手房存在联动,二手房个人按揭贷款的普遍紧缩(甚至是停贷)会对未来新房的需求产生冲击。同时,未来银行个人按揭贷款发放周期一定会延长,按揭利率也会上浮,这些都会影响到住房需求的释放和开发商资金的回笼,对于未来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金链会产生负面影响,对房价也有向下拉动作用。但是,具体影响的程度,还要依据利率上浮程度和涉及的银行范围、贷款发放的实际周期,以及监管层能否及时介入等情况而定,但总体影响不能高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