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证几乎人人都有,可如果它“穿越”自65年前,您能想象它的摸样吗?今年85岁的王以继老人就有一本1949年领取的“安徽省霍邱县立中学毕业证书”。近日,记者在王老位于徽州大道省农委大院的家里看到,这张毕业证虽纸张已泛黄,但整体保存完好、字迹清晰,照片上的他风华正茂,让人感慨时光飞逝、岁月如梭。
老人学的是园艺专业
近日,新安晚报记者应邀来到王以继老人家中。老人从一个牛皮纸信封中掏出几张纸,和一个布面小本子,放在记者面前。原来,这就是他一直珍藏着的毕业证书和同学录。
发黄的纸张上,从右往左写着“毕业证书”四个大号繁体字,内容为:学生王以继系安徽省霍邱县人,现年二十岁,曾在本校高中部肄业期满,考查成绩及格,准予毕业,特发给毕业证书以资证明。落款时间则是民国三十八年七月(1949年)。
而那本同学录的历史还要早两年,蓝色的布面上面印着“第一届同学录”几个字。记者打开一瞧,里面详细记录着当年教职工和同学的年龄、通讯地址、学历、毕业学校等详尽信息。王以继老人的名字就出现在园艺科,“我学的就是园艺,做这本同学录时,我正好上高一。”
除文化课还要练打拳
王以继老人说,当时能考上霍邱县立中学是件挺不容易的事。因为学校包吃包住,上学也不用钱,而且面向全国招生,竞争十分激烈。
王老上学时,正值解放战争时期,在学校里不仅要学习文化课,军训也是必备课程。每天早上起来,同学们都要参与受训。“打拳、射击都有。”训练完成后,才能吃早饭,而吃饭的时间也有规定。“6人围坐在地上吃,中间放一盆菜,干饭是5分钟吃完,稀饭就是7分钟,吃不完也不给吃了。”王老说,虽然已经是六十多年过去了,但他现在对那段时光仍记忆犹新。
吃完早饭后,一天的学习生活就开始了。国文、数学、英文、史地、理化等是公共课程,而王老还要学习蔬菜、棉作、土壤、肥料、花卉等十几门专业课。
想捐出证书留作史料
记者看到,在另外一张肄业证明书所附的成绩单中,王老的“史地”成绩最优秀,几乎都是80多分。“这是我最喜欢的课程了。”王老说,对史地的热爱,也是他多年来收藏着毕业证和同学录的动力。
退休闲下来后,王老经常将这些东西拿出来看一看,回忆当年的老师,拜过“把子”的兄弟,和少年时代的校园生活。时光荏苒,一晃60多年过去了,当年的翩翩美少年,已变成眼前摇椅上的这位慈祥老人。
采访结束时,王老提出一个心愿。“当年的学校已经没有了,但这些资料应该有些价值,我想将它们都捐出来,教育部门应该可以留作史料。”截至发稿前,记者也在帮王老多方联系,希望达成老人的心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