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热议榜:高房价连续6年进前三

   本刊独家盘点2008—2014年全国两会“热议榜”

  反腐、民生和高房价连续6年列热议榜前三位

  网民关注的全国两会热点已成为每年两会议题的“风向标”。2014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中国经济周刊》根据人民网、新华网等网站从十一届全国两会召开以来(2008—2014年),对每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网友最关注的热点话题排名进行梳理后发现,反腐倡廉、民生和高房价连续6年位列网友关注的前三位。

  从2008年的应对通货膨胀,到2009年的促就业房价调控,到2010年的收入分配,到2011年的房价调控,再到2012年的食品安全监管,到2013年的反腐倡廉,以及到2014年的雾霾……网民关注的两会热点“主角”的变化,记录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的轨迹,见证了政府在诸多领域的攻坚克难。

  NO.1

  反腐倡廉:

  网民对中央反腐力度寄予厚望

  2013年末,陈安众、童名谦、李东生、杨刚和李崇禧,5名省部级官员相继被查,加上之前的中石油反腐风暴让国资委主任蒋洁敏落马,一时间,这些大案、要案震动世界。

  新一届政府的反腐力度超过了其他任何方面,以至于人们会问:反腐只是一阵风呢,还是能持续下去?

  2013年12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坚定不移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似乎预示着中央或将力度更强的反腐动作带入2014年。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其实不只是今年,多年来腐败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的顽疾,并愈演愈烈。不仅是政府等权力部门,教育、医疗、工程建设等资源集中的部门,也都是腐败的高发、群发地区。民间对反腐诉求强烈。

  中央出重拳治理腐败,对腐败行为和腐败分子零容忍。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党的纪律检查体制,要求巡视制度全覆盖,探索实行官邸制。在三中全会后,中央又接连释放出试点新提任领导干部财产公开、制定“裸官”任职岗位管理办法、分解一把手权力、制定干部待遇标准等反腐新政信号。

  “应该从制度上加大惩治腐败的力度,规范权力部门的行为,才能标本兼治,从预防的源头抓起,逐步形成法制规范,遏制腐败的滋生和蔓延。”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世贤向《中国经济周刊》分析。

  据记者了解,在制度反腐方面,我国将不断建立预警机制,加大舆论监督和群众举报,特别是能够从快受理网络举报、立案审查。

  这样的制度反腐效果契合了广大群众的期望,关注度自然会高。

  据《中国经济周刊》统计,2009年至2014年网民关注的两会热点中,反腐超出了经济、社会以及民生等问题拔得头筹,对此,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并不奇怪,他向《中国经济周刊》分析,这一方面跟国际对中国的关注有关,另一方面体现了人们对新一届党中央的期望,也是对新一届政府执政智慧的最大考验。

  NO.2

  从“民生老三难”到“民生新三难”

  “上学难、看病难、就业难”被称为“民生老三难”。

  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的人均GDP增长了16倍,老百姓温饱早已经解决,但是民生问题的改善并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其中上学、看病和就业始终是最大的难题。

  “上学难不是难在投入,而是难在政策。由于政策的倾斜,大量的资金、人才、设备集中在重点小学、重点中学和重点大学。重点大学还划分出‘211’,又进一步整出‘985’。结果造成机会不平等。普通家庭的子女不是上学难,是上好学校难。”张世贤认为,教育的不公平是最大的不公平,没有相对公平的受教育机会,会使很多家庭感觉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

  看病难是同样的问题。据《中国经济周刊》了解,由于农村缺医少药,城市的医疗资源也主要集中在省会以上的城市,加上社会医保体系不能全覆盖,不健全,老百姓从看不起病,到生不起病,反映出来的更是民生的大问题,不能不引起舆论足够的关注。

  民生“老三难”中,相比上学和看病难,就业难并不是很突出。从我国目前的人口结构来看,我国已经提前进入劳动力供给的拐点:从一般的劳动密集型工厂,到高新技术企业,都开始出现招工难甚至用工荒的问题。

  “就业问题目前主要是结构性问题。”张世贤向《中国经济周刊》分析,原来的就业难是农民工,现在的就业难是大学生。农民工在城里找不到工作就回家了,所以显示出“就业不难”;而大学生所学知识不符合岗位需求,又缺乏基本技能,大学毕业没工作很无奈,回家又很没面子,所以就显得特别难。

  现实的问题是,“上学难、看病难、就业难”这“老三难”还没理顺,“养老难、入托难、出行难”的“新三难”又摆在面前。

  在袁钢明看来,近5年,中国的民生成绩单亮点频现。但是,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角度看,民生‘新三难’领域中一些体制性弊病仍然严重,期待制度层面有新进展,来解决‘新三难’。”

  NO.3

  高房价困局

  近年来,楼市调控的文件不断出台,但效果始终不尽如人意,人们眼巴巴地看着房价节节攀升。

  在张世贤看来,房价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有人为因素。“开发商、商业银行、地方政府、已购房者,都不希望房价下跌。大家在一个泡沫经济的舞池里翩翩起舞,都是欢乐盛宴的获益者。只有无房户希望房价下跌,也仅限于即使下跌也买不起的大学生和农民工。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房价的基本走势。”

  高房价是不是无药可治?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认为,遏制高房价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调节房产税率;二是改期房销售制度为现房销售制度;三是增加房产交易中的信息透明度。

  事实上,房价企稳是我国宏观调控的目标。因为一旦房价“跳楼”,摔碎的不仅仅是开发商,还有商业银行和债台高筑的地方政府,最后会拖累宏观经济出现危机,严重时有可能引起社会动荡。那是谁也不愿看到的局面。

  第一次上榜

  雾霾封锁“美丽中国

  白天霾相伴,夜间霾相守。截至2月25日,困扰华北、黄淮等地的大范围雾霾天气已持续6天。雾霾已经成为困扰全民的大难题。

  在刚刚结束的今年地方两会,在各省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治“霾”毫无悬念地成为关注焦点。资料显示,在目前已经公布的31个省份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仅有宁夏和西藏没有明确提及大气污染内容,其他29个省份均提出治理大气污染,北京市首次将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的下降指标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但不断扩大的人口规模,如火如荼的城市建设,快速增长的机动车保有量等,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罔顾生态环境所导致的雾霾频现,已经成为建设“美丽中国”过程中不和谐的音符。

  “美丽中国”需要先拯救雾霾里的城市。“像北京等这样的大城市,头号公敌恐怕就是雾霾。”王小广说。袁钢明认为,治理雾霾已成为政府发挥公共职责的当务之急。学界预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会进一步提出,下决心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气、水、土壤等突出环境污染问题。同时,PM2.5监测指标也会再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对话嘉宾

  三位专家王小广、张世贤、袁钢明评两会三大热点

  反腐倡廉:新一届政府最亮眼的成绩单

  王小广:腐败涉及的权钱交易、暗箱操作等,破坏了正常的市场规则,老百姓看到更多的是不公平、不公正以及不合理的社会风气。之所以高居首位,这是老百姓呼声的反映。只有腐败受到遏制,社会才能更加公平,人们才能买得起房,才能生活得更有尊严。这是全民最期待的改革愿望。

  张世贤:政府加大力度反腐败是出于维护和谐社会的基础,老百姓关注反腐败同样是出于维护公平正义和社会稳定和谐的心态。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期望通过反腐败巩固改革开放的成果,消除腐败对社会肌体的侵蚀和在人民群众中的恶劣影响。

  袁钢明:反腐是一个标杆、信号和标志,是新一届政府最亮眼的方面,更重要的是,反腐涉及到中国的政治改革能推行到多远。我个人认为反腐的最大特点就是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对全社会的影响非常广泛,不仅影响到餐饮业,更涉及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而且牵涉到了所有人。所以,“八项规定”对于整肃社会风气和党的工作作风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民生“新三难”:需政策跟进

  张世贤:入托难是上学难的前向延伸,只不过把“起跑线”提前了3年,原因是一样的。

  养老难是新问题。中国开始真正进入老龄化社会,特别是独生子女的父母开始陆续退休,新家庭的“四二一结构”使得老人难以靠居家养老,而社会养老机构少,管理跟不上,短期内难以承担养老的重任。

  出行难主要是大城市比较严重。北京地铁是全国发展最快的,还是赶不上需求的剧烈增长。其拥挤程度已经超过所能承载的极限。网络上所谓“站着进去,躺着出来”、“活人进去、照片出来”、“勇士进去、烈士出来”的调侃,说明我们的基础公共设施欠账太多。

  袁钢明:新的民生三难问题至少是在老的问题之后冒出来的,说明不是老的问题越拖越痛,相比还是好的事情。也说明这是人们在民生“老三难”问题解决之后又产生了新的需求。不管是“老三难”,还是“新三难”,政策没有跟上新的变化是一个问题。再就是民生方面的很多隐蔽的问题还没有揭露出来,我们还看不到,比如收入的结构性问题等等。因此,下一步,解决民生问题需再接再厉,更需政策扶持。

  王小广:我认为出行难、教育难、雾霾应该是民生“新三难”。出行难是肯定的,养老问题不是大多数的人问题,入托还不具有普遍性,教育应该比入托的问题更大一点,也算一难。雾霾算一难,而且雾霾也是当前中国最大的难。

  遏制高房价:需三大杀手锏

  张世贤:事实上房价企稳应该是宏观调控的目标。因为一旦房价“跳楼”,摔碎的不仅仅是开发商,还有商业银行和债台高筑的地方政府,最后会拖累宏观经济出现危机,严重时有可能引起社会动荡。那是谁也不愿看到的局面。

  袁钢明:我认为这么多年我国宏观调控在调控房地产方面出现了偏差,对房产泡沫的危险性和负面影响认识不足,往往过多地关注房地产发展对经济的支撑,以及对财政收入的增长支持,而忽视了它背后造成的更加严重的影响,这对老百姓是不利的。

  王小广:遏制高房价有三个杀手锏。一是税率。对持续过热的我国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税率的调整比利率的调控效果更好,能够抑制对房产的投机性需求。目前,开征房产税是遏制高房价有效措施之一。二是改期房销售制度为现房销售制度。目前的期房销售制度漏洞非常大,是房地产投机炒作的重要土壤之一。这也是房地产商能够获取暴利,同时又能将风险转移到银行和消费者身上的最主要机制。三是增加信息透明度。信息不对称,特别是存在许多虚假、欺骗的信息,广大购房者在信息方面处于明显的劣势。

 
家园快报 楼市行情 政策关注 购房理财
.
2020年安徽省房地产高品质发展论坛 暨三棵树
2020第七届中国·安徽建筑行业供需对接交流
中环控股“登陆”香港主板 股价气势如虹涨逾
合肥出台新办法规范物业收费
安徽明年计划改造1000个老旧小区
首届安徽省房地产行业毅行比赛圆满结束
首届安徽省房地产行业室内篮球赛圆满落幕
首届安徽省房地产行业羽毛球赛圆满落幕
安徽省房地产商会联合克而瑞权威发布安徽省
安徽省房地产商会第三次会员大会暨十周年盛
房企近4年最严峻的生存大考:融资额创新低
土地市场陷“保钱袋”与“防库存”两难
“房闹”考验开发商、业主契约精神
楼市一夜入秋二线城市打折促销增多:合肥楼
当巨头只求活下去 悲观情绪浸染地产业
合肥装修备案调整!物价局曝光最新定价方式
40年见证 合肥市城乡居民住房变化
6月70城房价总体平稳 央地联动楼市调控持续
合肥:“组合拳”整治地产市场违法违规行为
安徽:前4月商品房销售和新开工面积增速“
房地产税试点加快,专家建议深圳杭州海南先
合肥回应购房“刚需35岁限制”:必要时进一步
官方发布!合肥新建商品房摇号细则出台!
合肥楼市新政落地——二手房限购区域确定、
4月15日正式实施!合肥商品房交付全面推行“
农业农村部:严禁城里人利用农村宅基地建别
深圳:离婚房产给无资格一方,3年内不能买房
因城施策,杭州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
城市群内落户资格互认来了!这两个城市先下
合肥非住宅改租赁新规 9月起实施 可改民用水
如何判断购房的最佳时机
买房什么时机最合适? 开盘当天往往最优惠
买家办房贷遭遇霸王条款 提前还贷要付3%违约
购房指南之冬季买房:冬季购房的七大好处
80后年轻人月光族应该如何置业买房
购房贷款提前还清后还需要办理哪些手续?
二手房装修的十大技巧 打造省钱温馨好家居
年底提前还贷要灵活掌握 享受七折利率别太急
买房前后多担忧 购房小贴士教您如何避免吃亏
降息后1月份房贷不降反升 可向银行索取月供
↑ 图片新闻
↑ 热点新闻
·恶意竞标、强揽工程等问题突出 住建部要求:
·正在建设的合肥五大重点片区 每一片都值得期
·广州、合肥、宁波、东莞、南通5城政府负责人
·住建部:保持房地产调控定力 着力解决新市民
·报告称房地产行业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过渡
·调控风暴不停 中国炒房客迎来四大“坏消息”
·合肥市今年住宅用地集中出让 供应量不得低于
·楼市去化艰难 南昌市政府出手“自救”
·严查资金违规流入楼市 监管风暴扩至“新一线
·主管部门督导沪深楼市,“房住不炒”定位进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01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