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送面积”只能看不能用,一不小心就成违章建筑;楼盘宣传的公园、湖景,几年过去了都还不见踪影;承诺的小区配套,交付时严重走形变样……您遇到过开发商的这些“损招”吗?又该如何去接招?
赠送空间成违章建筑
把自家的一半阳台送给楼上,然后从楼下获得一半阳台,通过这种“互换空间”的方式,就可以凭空多出两个房间,成功偷得18平方米的面积。原来,开发商造的阳台有两层高,按照开发商的说法,交付之后只要把双层阳台中间一隔,就可以白白多出一大块面积,而这块面积显然并未计入房产建筑面积。这个位于下沙的楼盘,销售时一度把这样的户型设计作为卖点,吸引了不少购房者。
开发商的这一说法,从理论上说是可行的。销售时开发商还承诺,交付之后开发商会统一来操办这件事。不过去年底交付之后,业主却发现远没有开发商当初描述得那样美好。开发商现在却撒手不管,让业主自己去解决隔阳台的事情。
事实上把双层阳台隔离成两个单层阳台,改变了原先的建筑形态,显然是违章建筑,或许是开发商意识到这一点,怕承担责任而食言。而这也就让当初看中这一户型设计的业主,陷入了尴尬,因为不去隔阳台的话,面积就不会凭空多出来。
点评:开发商向购房者作出这样的承诺,显然是不负责任的。这种做法严格上说属于违规,相当于是怂恿购房者搭建违章建筑,有违开发商的社会责任。现实中不少购房者往往会因为一些楼盘的户型赠送面积大,禁不住诱惑而下单。事实上天上没有免费午餐,赠送面积大的户型,要么单价也会相应提高,要么隐藏很多不为人知的陷阱。很多业主直到交付之后才明白,所谓赠送面积可能一点使用价值都没有,成了鸡肋。
因此,购房的时候一定要向销售员问清楚关于赠送面积的使用功能,有可能的条件下签署一份补充协议,以免日后维权被动。
市政配套成海市蜃楼
交通、公园等市政配套,是一个楼盘重要的价值卖点。现实中很多楼盘往往会有意夸大这些配套的价值,向购房者制造一种海市蜃楼的景象。一旦日后的规划出现变数,开发商往往就会陷入虚假宣传的尴尬。
余杭某个以“西西湖”命名的楼盘,宣传上一直以西西湖为产品卖点。然而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西西湖的建设进度一直不如人意。由于配套的严重缺失,该楼盘的居住价值一直没有得到显著提升。对照开发商销售时描绘的愿景,业主发现存在天壤之别,开发商也因此遭受虚假宣传的指责。
无独有偶,下沙金沙湖板块的多个楼盘,也因为金沙湖工程进度缓慢,且面积与当初的规划相差甚大,与开发商当初的宣传更是大相径庭,产品价值打了折扣。
点评:市政配套从规划到落地,往往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就比如地铁,路线和站点设置也几经变化。开发商出于销售上的考虑,往往会有意夸大这些配套的作用,或者在规划尚未完全落定之时,当作铁板钉钉的事实告知购房者,从而造成日后的纠纷。对此开发商自身要有理性认知,并把其中的风险因素如实告知购房者。
当然,面对开发商天花乱坠似的宣传,购房者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尽量从其他不同的渠道获取相关信息,作出自己的独立判断,切不能开发商说什么就信什么。
“人车分流”严重走样
从去年下半年至今,城北某楼盘因为“人车分流”严重变了形,陷入了与业主之间的纠纷之中。临近交付的业主发现,开发商销售时承诺的“人车分流”,与他们所理解的出入很大。
该楼盘宣传资料显示,“人车分流”是其一大卖点。“整个园区实行彻底的人车分流,园区内无行车,只有闲庭漫步的惬意,不仅减少噪音的干扰和空气的污染,同时确保园区的安宁和居住品质,孩子可在园区内尽情玩耍……”楼书中对此有一段详细描述。不过业主发现,小区并未实现彻底的“人车分流”—汽车驶入小区要绕过其中一幢楼之后,才驶入地下车库。如此一来,“园区内无行车”的承诺也就成了一纸空文,楼盘品质大受影响。
不过,开发商却认为他们并未违约,因为“人车分流”并没有法律上的严格界定。不同的人对“人车分流”有不同的理解,而他们的理解就是“车走车道人走人道”,不是说地面上有行车就不能算是“人车分流”。开发商坚称自己并未违约,拒绝了购房者提出的要求。
点评:“人车分流”是当前一些高端小区普遍的做法,其积极意义是保障小区安全,减少噪音。但如果汽车还是要经过一段地面道路然后驶进地下,其作用也就大打折扣。这一事件中,表面上看是开发商和业主之间,对“人车分流”的认识有很大分歧,实际上反映出的是双方在话语权上的不平等地位。当然,什么是“人车分流”,只要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但可以肯定的是,并非完全由开发商说了算。一旦诉诸法院,法院将对其进行合理界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