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前工信部部长李毅中接受采访时表示,很多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都搞房地产去了。为什么?因为企业干主业划不来。民间资本不愿意进入实体经济,工业企业不搞自己的主业,这是非常危险的。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何不坚守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热衷于“捞过界”,与房地产商争食?从以下这组数字就能探得消息:据国家统计局数字,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率为6.04%(以主营活动利润计算),而2013年上半年,房地产行业利润率为19.2%。2倍的利润差距,使得后者像一架开足马力的抽水机,从工业企业的池子中抽水。
房地产利润远大于工业企业,不但将工业企业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导致大量资金抽离,呈现“去实业化”现象,同时也令“嫌贫爱富”的金融机构更愿意“锦上添花”——将钱投到房地产市场去,而懒得“雪中送炭”——给工业企业贷款。这种情况从房地产市场开始狂飙至今,已持续十余年。那边被“抽血”,这边又得不到“输血”,工业企业的生存压力更大。“一吨钢纯利不够买一根冰棍”,企业谈何可持续发展?
工业企业转行搞房地产,一心炒短线、赚快钱,对整个国民经济是一个危险信号。以农业、工业等为主的传统实体经济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最根本体现,是国际竞争力最有力保障。许多国家经历过金融危机之后,痛定思痛才醒觉,即使有最强大的金融业,脱离了传统实体经济这棵大树,国家经济也难以枝繁叶茂、四季常青。最后都回归到“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基础和重要支撑”这个共识,将经济复苏的希望寄托在传统实体经济身上。
工业企业分心建房子,也是某种“空心化”的表现,“泡沫化”的前兆。不搞科研,缺乏人才,没有尖端产品,何来国际竞争力?建那么多房子,莫非要卖到国外去?传统实体经济不务正业、舍本逐末是第一重扭曲。对于房地产市场来说,大量工业企业资金涌入,都来分一杯羹,也不见得是什么好事。市场竞争激烈,频频制造“地王”,极大地拉高城市房价,畸高的房价不但远离普通公众的收入基本面,还给房地产市场布下“地雷”,此为第二重扭曲。
正本清源,将工业企业拉回来,安心干老本行,首先要在资金上引导。作为国有大型银行,不能眼中只有“钱”字,应该对社会责任有所担当。按国家产业政策,及时调整业已扭曲的信贷结构,将更多资金注入工业企业,真正落实“让金融成为一池活水,更好地浇灌小微企业、‘三农’等实体经济之树”。与此同时,坐实对财产权的保护,消除企业家们“挣钱越多越心慌”的不安全感;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让企业放心投入搞研发;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让企业在公平竞争中壮大等,都是这个议题内应有之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