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全社会围绕着“老有所养”的讨论也在增加,其中养老模式采用居家养老还是社会机构养老成为社会焦点。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就一些有关养老的热点话题专访全国政协委员、苏州大学副校长熊思东。
NBD:您今年关注的领域除了医疗卫生,另一个重点是养老,是什么原因促使您将目光聚焦在这个领域?从顶层设计的改革角度来说,您有什么行之有效的建言?
熊思东:从中国的具体情况来看,目前一种养老模式是居家养老,另一种是社会机构养老,后者还可以细分为享有政府补贴性质的公益养老,以及民资涉足的商业养老。根据我的调研,后一种养老模式的顺利推广面临的困难非常大。
以社会机构养老为例,近几年虽然养老机构在不断扩容,但是公益性质的养老机构供不应求,床位数量非常有限。而社会资金投入的商业性养老,虽然条件很好,但是价格非常昂贵。除了这些弊端,社会机构养老存在另一个通病是,这两种养老模式均为集中式,地处郊区,给养老带来了明显阻碍。
NBD:既然目前的养老机构存在您说的这些不顺应历史发展的弊端,单从养老机构的改革角度来看,您有什么样的创新建议?
熊思东:我的想法是,保障房和商品房按一定比例配建养老院。
老年人养老还是社区养老比较合适,我国目前在新建700万套保障房,房地产商也在大量开发商品房。未来国家可以制定政策,开发商如果想要拿地,就必须配建多少养老院,建成后既可以交给政府运行,也可以开发商自己运作。这样就能解决社区养老缺乏的难题。
NBD:除了保障房和商品房按一定比例配建养老院,您还有其他的创新建议吗?
熊思东:我的另一个建议是,在我国探索建立医养结合模式,利用医疗机构,甚至社区医疗机构来承担养老责任。
对于老年人来说,不仅有衣食住行需求,还有医疗保健的需求。未来在养老设施的建设中,应该加重医疗机构的建设。
NBD:据了解,在相当一部分养老机构,尤其是民办养老机构当中,是不能享受医保定点定额报销的,基于这种情况,推广您说的医养结合,会不会阻碍很大?
熊思东:医养结合实际上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是“有没有”的问题,第二个是“如何医”的问题,你刚说的就是“如何医”的问题。要解决的关键在于,必须配套比较规范的养老保健设施和机构。
前瞻地看,现在把养老机构的报销费用纳入医保体系当中,实际上是一种避免未来导致更大医疗成本和医疗消耗的重要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