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公益性岗位,我真的不知道生活该怎么维持。 ”53岁的汪海建是合肥市一名社区保洁员,他在这个岗位上干了12年,公益性岗位让他的生活有了保障。
目前,在我省公益性岗位就业的不仅有下岗职工,也有未就业大学生。他们的生活、工作状态如何?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期待一:希望收入能高些
“老汪,这么早就干活了。 ”3月13日上午6点30分,合肥市包河区汽贸公司小区,53岁的汪海建准时拿起扫帚,开始了一天的保洁工作。早起的住户见到他,都纷纷热情地向他打起招呼。
记者眼前的老汪,曾在合肥百货公司做营业员。 1998年下岗后,全家生活陷入了困顿。 “老婆患有心脏病,我又没有收入。 ”2002年,全省面向下岗职工推出公益性岗位。 “街道领导关照我,安排我到小区做保洁。 ”老汪现在除去社保,现在一个月有1370元的收入。“这是我和老婆的唯一生活来源。 ”
“老汪是下岗职工,如今在公益性岗位上找到了‘饭碗’。”包河区人社局副局长黄胜君介绍,从事公益性岗位的职工,由于文化水平普遍不高,适应社会比较困难,难以胜任技术性工作,所以大部分都从事简单的体力活。
对于未来的打算,老汪透露,他对保洁工作已经得心应手,也十分满意这份工作。唯一的希望是,工资能够再提高些。 “目前这个工资只能维持日常最基本的生活开支。 ”
期待二:希望能长期被聘用
“我很幸运能到社区工作。”席季蓉是合肥市河滨社区的工作人员,作为我省第一批大学生公益性岗位的就业者,她日常的工作是为社区老人服务民生问题。前不久,河滨社区一个老人买菜被骗了,他没有报警而是直接找到席季蓉。“我帮他报了警,后来事情解决了。 ”
如今,席季蓉在社区工作中找回了自信。殊不知,2年前,她大学毕业之际自信心降到了最低点。 “毕业后,我到处投简历都石沉大海。 ”席季蓉回忆,2012年8月份,她看到了大学生公益岗位招聘信息,9月份参加考试,10月份就上班了。 “当时全班10多人报考公益性岗位,考取的有5人。我们都觉得很荣幸,工作来之不易啊。 ”
据了解,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剧增。我省从2012年起,为高校未就业的毕业生提供公益性岗位。今年全省提供的5万个公益性岗位中,4000个基层特定岗位特意为高校未就业毕业生设置,主要是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
席季蓉和其他大学生公益岗位就业者一样,上岗前和就业单位签订3年合同,目前月收入1600元。 “如今,我现在最大的希望是能够续约,我想长期干下去。 ”
据黄胜君介绍,按照相关规定,大学毕业生和公益性岗位所在单位签订了3年的合同。随着3年期的到来,一些用人单位担心就业者是否用心工作,整天想着在合同期前忙着跳槽,而就业者也担忧自己的未来工作。“希望相关部门出台政策,对表现良好的大学生公益性岗位的就业者提供长期合同的机会。 ”
期待三: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可
曹菊香曾是合肥开关厂的下岗职工,下岗后自主创业却屡次失败,生活十分艰难。受益于公益性岗位资助,2002年她成为省城包公街道一名社区图书馆管理员。由于工作出色,2007年她被调动到社区维稳的岗位上。
曹菊香透露,去年底,辖区一位老人到肥东县买土特产,结果买了假货。老人回家发现后,又急又气,准备带人过去打闹。曹菊香知情后,及时阻止了老人不理智的行为,并且联系肥东县工商部门妥善地处理这件事。曹菊香说:“现在这个老人见到我,就像见到老朋友一样客气。 ”
“曹菊香工作很努力,上岗后家庭生活有了保障,个人的性格也发生了变化。以前她很内敛,不善交际,做社区工作后人也变得开朗了。 ”黄胜君介绍,公益性岗位不仅是一个饭碗,也是一个展示能力和风采的平台,“有了饭碗,期待能吃得更好些。”不管是下岗职工,还是大学毕业生,只要肯努力,都能得到社会的认可,个人的能力得到发展,路会越走越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