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速发展的合肥,那些头戴安全帽,拉着板砖的建筑工人四散在各个角落。他们不懂何为“城镇化”,只是默默希望能买房落户,能看得起病,子女能读上城里的学校……日前,省经济信息中心发布蓝页,提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剖析了现状,给出了建议,让梦想照进现实的那天更近。
支出不及全国平均
近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正式出台,明确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是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然而,我省基本公共服务仍然存在有效供给不足、总体水平偏低、城乡不均衡、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具体来看,我省财政支出中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的比重,远低于人均GDP水平相当的国家。数据显示,2012年,我省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与就业服务两项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为19.7%,虽然占比略高于全国2.5个百分点,但这一比重相较于人均GDP为3000~6000美元阶段国家平均30%以上的水平,低了10个百分点以上。
另外,在公共安全、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服务、医疗卫生、城乡社区事务等方面,我省人均财政支出均不及全国平均水平,仅医疗卫生基本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
农民享两成医疗资源
更直观的问题则是体现在城乡公共服务的差距上。在城乡卫生资源配置上,2012年,占全省人口53.5%的农村人口仅享用了两成左右的医疗卫生资源,农村居民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和每万人拥有床位数不到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
与此同时,在社保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当前,农村老人的养老方式主要有三种:社会保险养老、家庭养老和土地养老,有时也包括社会救助。据估计,在城市,领取退休金的人群大概占比近九成,而农村领取退休金的人群占比不到两成。
2012年,我省城乡居民人均养老金为每年640.9元,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均养老金为每年19354.1元,前者仅为后者的3.3%。此外,由于户籍原因,农村居民就业、劳动保障、女子入学等都难以与城镇居民享受均等待遇。
供给皖江强皖北弱
区域间公共服务不均衡也是当下的突出矛盾。皖江城市带的经济条件较好、资源充足,皖西、皖北相对经济基础弱,公共服务的供给呈短缺态势。
2012年,在公共安全、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等方面,各市人均财政支出铜陵、合肥和马鞍山居全省前3位,六安、亳州、宿州和阜阳等市与全省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
另外,中小城镇作为吸纳农业转移人口的主要载体,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安置成本低,但其公共服务缺乏吸引力。导致大城市快速扩大、盲目扩张。
引导外资和民资进入
如何加快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蓝页中也给出了答案—市场化。
材料指出,政府要以市场化和社会化的运作方式,通过政策鼓励、税费减免、招标采购等创新方式,打破公共服务领域的垄断,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鼓励和引导外资、民间资本参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
而实现市场化的前提是,政府必须打破传统政绩观,树立“新型公共服务”政绩观。构建“大市场、大社会、小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建立公共服务供给的多中心体制和互补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