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地产2012年花费了45.3亿元拿地,而19家安徽本土房企2012年拿地的总金额仅为32.8亿元。2013年3月,保利掷金31.5亿元夺得两热门地块,11月又分别拿下高新区两块规划高端地块。2014年3月大型土地出让,到场房企外来品牌房企超过半数。
在过去的两年,合肥土地市场似乎成为大牌房企的竞技场。凡是有合肥市区内重要的地块出让,基本上会成为大牌房企的竞技,热门区域总价较高的重要地块,都落入外来品牌房企的囊中,然而国企、央企频频而来,十几亿几十亿一块地,已经将合肥本土的一些中小型房企远远的甩在身后。
银行力挺国企央企拿地
地王的频出离不开银行的支持,3月10日,《证券日报》曾经刊发《国企争抢地王不手软》相关报道,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以来,各大国有企业争得各大一线城市的地王达到10个以上,实际数量可能远远不止这些。
其中,涉及中国兵器集团子公司、中国远洋旗下的子公司、中信地产、中国中冶旗下中冶置业、保利地产、中铁建工集团深圳投资有限公司、中粮地产、华润置地。
保利地产2013年半年报显示,该公司2010年以无抵押无担保方式获得的某股份银行为期五年的信用贷款,利率为6.4%,单笔规模就达到12亿元,且其2013年中报显示出来的长期借款中的信用进款规模接近30亿元;而很多民营上市房企的财务报表中信用借款的规模为“0”。
“银行当然不是不想赚钱,但是优质企业在与银行的谈判中往往占据优势地位”,房地产业资深律师表示,“毕竟,从过往的记录来看,这些国企类房地产企业发生不良贷款的机率确实比较低,甚至就连争议和诉讼也很少发生”。
合肥本土开发企业生存有道
即便在银行的帮助下,央企国企等国内品牌房企是“不差钱”的状态,在对大型地块的争夺上本土开发企业显得十分无力,但是本土房企也有自己的生存之道。
2011年11月30日,新华联手中海合作拿下合肥高新区140亩地块,中海嶺湖墅就此诞生。无独有偶,2013年3月,新华在再次联手保利拿下高新区KMB—1地块,将继续在合肥高新区打造高端项目。新华作为安徽本土的一线房企,在合肥开发数个项目,然而随着大型房企的进驻,联合拿地似乎成为了新华的在品牌房企称霸下的生存之道。
安徽本土房企文一地产拿地
然而在2014年3月21日的土拍当中,文一地产成为合肥本土房企中杀出的一匹黑马,战胜众多品牌房企,一举拿下合肥四里河以及肥西百亩住宅地块。然而在2013年,文一就已经崭露头角,从肥东开发房企成功进驻合肥政务区。文一地产负责人曾在土拍现场表示:“地价虽然高,但是本土开发企业可以借助在合肥多年的累积资源,这也是外来的开发企业不能比拟的。”
然而,由新华和信地合资的房地产公司华地置业在合肥市场也颇为活跃,多次到土拍现场参与竞地,抱团取暖成为了其生存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