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国新办举行的发布会上传来了这样一条消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冯俊表示,共有产权住房的试点正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淮安、黄石6个城市推进。
共有产权房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在北京等城市已经有大规模尝试,笔者作为从事房地产多年的业内人士认为:共有产权房将是未来三年,甚至十年的热点。
共有产权住房其主要做法是,地方政府让渡部分土地出让收益,然后以较低的价格配售给符合条件的保障对象家庭;配售时,保障对象与地方政府签订合同,约定双方的产权份额以及保障房将来上市交易的条件,而房屋产权可由政府和市民按一定比例持有。
笔者认为共有产权住房很大幅度的改善过去十年中国房地产保障体系的问题:量不足够,投资寻租。
首先:能够解决过去保障房量不足够的问题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2013年10月29日关于房地产的集中学习中,总书记习近平指出,要千方百计增加住房供应,到2015年全国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20%左右,这是政府对人民作出的承诺,要全力完成。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土地财政已经约束影响了地方财力。所以在过去几年,虽然有每年接近千万套的保障房指标,但地方政府完成的压力非常大,也不排除个别地方政府虚报指标。归根结底都是因为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压力。
以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为例,不足1万售价的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地方政府的土地收益基本为零,甚至部分还要补贴拆迁款。这种情况下,保障房的量很难持续维持上涨。
但共有产权房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以北京为例,北京影响2014年楼市最大的因素自住房就是共有产权的一种。
北京从第一个自住房入市到目前,入市的自住房项目已经达到了11个,合计供应住宅高达1.8万套。对市场的影响明显在加大。北京累计出让含有自住房地块项目已经有40多宗。涵盖北京(朝阳、海淀、通州、昌平、顺义、丰台、 房山、大兴、门头沟、密云、平谷)11个区域,其中朝阳区最多,达到了8个项目。海淀区合计2个项目。顺义区合计达到了6个项目。累计36地块可供应自住房项目达到了5万套。预计这些项目大部分都可以在2014年入市。也就是在2014年北京将能成交200万左右价格的自住房达到4-5万套左右。
这么大的供应量不仅可以满足大部分保障房轮候人群和城市无房户,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售价在2万左右的自住房,土地价格可以到1.5万左右。地方政府供应土地比较积极。而且后续这类房源如果购房者要上市,地方财政还可以有30%的溢价可以收入。
其次:共有产权房可以限制购房者投资寻租获利。
共有产权住房是为了缓解“夹心层”的住房困境,相比经济适用房巨大的寻租利润空间,共有产权房不仅价格更靠近商品房,使得申购人群买到赚不到、或者赚很少。相比公租房又有产权,按照中国人住房需求的传统心理,有“房权”心里才会感觉真正踏实。
当然目前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最大的担心依然是寻租问题,要让共有产权房的试点顺利推进,很重要的一点便是必须杜绝寻租的可能。共有产权房的运作必须公开化、透明化,保证受惠对象的纯粹性。共有产权房从申请、分配、售后监管和退出等各个环节,都必须设立“防火墙”,并接受社会监督,不仅有准入法则更要有违规罚则。
共有产权住房有限产权。政府和购买者将共同分享土地和房屋的增值收益,也必须共同承担土地和房屋贬值风险。从制度设计上看,有限产权与完全产权的住房相比,本身就使投资获利的空间大为减小。申购的价格基本与市场价格同步,大大压缩了非法牟利的空间。
住房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不是仅靠共有产权等一类或者几类物业供应就可以很好解决的,包括共有产权制度才刚处于尝试阶段,目前也需要建筑,经济,管理,法律等相关学科的共同完善,相信在逐渐探索的过程中,共有产权制度的发展和成熟会有更大的质的飞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