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的文学观念中,是应当重视文学理论的实践性的,强调文学理论从文学实践中来,是对文学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对文学特性规律的理论概括;反过来它还要回到文学实践中去,对文学实践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然而不知从何时起,某些时尚的文学观念流行起来,主张文学理论可以独立产生意义和实现其价值。于是,文学理论与文学实践之间那种应有的互动关系悄然发生变化,文学理论越来越疏离文学实践,有的成为仅仅对过去文学现象加以说明解释的知识性讲解,有的成为各种中外文论知识拼合制作的理论“拼盘”,也有的成为借用某些理论概念加以推导演绎的纯粹思辨。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时下以“文学理论”名义流行的一些著作,或许可以说它与某些学科的专门学问有关,而惟独与文学本身关系不大,因而成为一种“无关乎文学”的文学理论,有的甚至成为“消解文学”或“咒亡文学”的理论,让人感到莫名其妙。这样远离文学实践,根本不关心文学现实的理论,是很难指望它能够研究和回答当今文学实践中的现实问题,很难指望它对当代文学发展产生积极有力的影响的。
如果说一段时间以来文学理论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疏远,文学理论对文学实践的影响力越来越萎缩,一些文学创作者对当代文学理论似乎也越来越失去信任而不加理会的话,那么,我想除了创作者自身的观念迷误外,更主要的原因可能还在于当代文学理论日益疏离文学实践而陷入某种理论观念的误区。
面对这种情况,有必要呼唤当代文学理论的自我反思,从而适当调整自身的理论立场和观念,以适应当今时代文学变革发展对于文学理论的要求。笔者以为,如果我们不是那样轻浮地把文学仅仅看作供人消遣的娱乐游戏,而是理解为关乎人的健全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有意义的事业,那么必要的价值立场和文学信念还是不可或缺的。由此想到上世纪中叶法国存在主义作家萨特的文学观念,他在当时西方形式主义文学观、大众消费文化观念大行其道的时候,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文学立场:反对“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观,反对作家不负责任地逃离现实,明确提出“文学介入”的主张,倡导作为知识分子的作家以自己独特的写作方式介入现实、干预生活,主动积极地加入改变现实和争取人的解放的社会发展进程。
如果将萨特的“文学介入”命题引入到我国当代文学语境中来,也许可以在两个方面或维度上启发我们思考:一是从文学创作方面而言,当今的文学应当怎样更有效地“介入”现实,从而更好地起到影响社会现实变革的作用;二是从文学理论方面而言,当今的文学理论应当怎样更有效地“介入”文学实践,从而更好地起到影响文学实践发展的作用,进而参与到影响社会现实变革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去。
这里,主要就后一个问题谈点粗浅的认识。
当今为什么需要倡导文学理论积极“介入”文学实践?我想无非是这样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当代文学实践创新发展的需要,一是当代文学理论本身创新发展的需要。就前一个方面而言,不管我们是否认识到或者是否承认,理论对于实践的积极影响作用都是不容忽视的。无数事实表明,“理论若不与革命实践联系起来,就会变成无对象的理论,同样,实践若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就会变成盲目的实践。”文学活动领域也同样如此。
文学创作称得上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在一些人看来,这项活动主要是依赖于写作者的个人经验,包括他的生活经验、情感经验以及写作经验等等,而其他方面的因素包括关于文学的理论和观念等,似乎都并不重要。于是,在有些作者的写作实践中,就完全成为一种经验式的写作,一种“跟着感觉走”的写作,一种缺乏文学理念支撑的写作,一种没有目标感和方向感的写作,总的来说,就是一种缺乏应有的主体自觉性的写作。然而,写作这件事情并不是这么简单的。对于严肃的文学写作而言,除了“写什么”、“怎么写”这样偏于经验性的问题之外,“为什么写”、“为谁写”、站在什么样的价值立场和秉持什么样的观念来写,此类问题可能是写作中更为重要也更为关键的问题。萨特说得好,作家“并不是选择说某些事情才成为作家的,而是选择以某种方式来说这些事情而成为作家的”。这里所谓“选择以某种方式来说”,绝不仅仅指写作方法和艺术技巧,更是指写作者的立场、态度和观念。
所以说,文学创作不是一个仅凭一己“经验”就能够完全解决的问题,创作者所秉持的文学“观念”,同样是很重要的。或者可以说,那些仅凭一己文学“经验”的写作,可能还只是一种非自觉性的低层次的写作,而只有那些能够超越文学“经验”层次,同时具有一定的文学“观念”乃至文学“理念”作为内在灵魂支撑的写作,才有可能成为真正具有主体自觉性的高境界的艺术创作。
由此反观我们当下的某些文学创作,那种“跟着感觉走”、“跟着消费走”或“跟着市场走”的写作还不少见,文学“观念”或“理念”的缺失较为明显。究其根源,可以说一方面是由于文学创作者的认识迷误,不懂得或不相信文学“观念”或“理念”对于文学写作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也由于我们的文学理论疲软和隔膜,既缺少对当今时代所需要的文学观念或理念的积极建构,也缺少对当代文学实践的主动积极有效的“介入”。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那么当今文学实践就仍然只会是表面浮泛的繁荣,而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发展。
应当说,新时期以来,当代文学理论积极“介入”社会变革现实,在促进解放思想和拨乱反正,致力于当代文学观念变革与创新,引导当代文学实践的创新探索等方面,做出了应有的努力。比如,破除僵化的文学教条和复归现实主义文学传统,重建文学审美观念和推进文学审美转型,开掘文学的“人学”内涵和张扬文学的人文价值,呼唤文学自觉和高扬文学主体性,抵御文学精神价值沦落和重建文学新理性精神等等,这些都无不彰显了当代文学理论所担当的责任和所实现的自身价值。然而,实事求是地说,近一时期以来,在当代消费文化转型、“文化研究”转向以及所谓“文学终结论”的蛊惑下,当代文学理论似乎突然陷入“眩晕”状态,面对迷雾重重的社会现实和文学现实变得有些茫然不知所措。在现实撞击之下和理论界的重新分化之中,有些人顺应了大众消费文化大潮而随波逐流,有些人选择了“疏离”现实而退守“学问”的立场,他们有兴趣来讨论一些关于文学“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之类的形而上学问题,更热衷于投身研究国外引入的各种热门时兴的“主义”,更愿意将这种研究引向似乎更为时髦的“文化研究”领域,其结果,则是当代文学理论与当代文学实践越来越疏离,对当代文学的阐释力和影响力越来越弱化,因而它所存在的理由根据和意义价值也倍受质疑,即使说它正面临着某种“危机”也并不为过。
在此情况下,就的确需要认真反思一下当代文学理论存在的问题,从而对其自身的理论立场和理论观念进行必要的调整,在加强文学理论对于文学实践的“介入”作用方面下一番功夫。为此,我认为至少需要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重建文学理论“介入”文学实践的主体意识。应当说,理论的意义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我们看重理论,“正是,也仅仅是,因为它能够指导行动。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作家不相信文学理论对文学实践的指导作用,文论家对此又自我怀疑而放弃努力,这都是不正确的。其实,所谓理论指导并不是说理论家要越俎代庖,直接指点作家写什么怎样写,而主要是一种文学思想或理论观念的启迪和影响。这里的关键在于,文学理论家自身需要重建自身的主体观念意识,增强“介入”现实的责任感和理论自信心,努力用文学理论自身的觉悟和责任来唤起创作者的觉悟与责任。
二是,努力增强文学理论“介入”文学实践的有效性。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说,要真正发挥文学理论的作用,切实增强理论“介入”实践的有效性,那就当然要求理论本身具有现实针对性和足够的说服力。正如实践若不以理论为指南就会变成盲目实践一样,理论若不与实践联系就会变成无对象的理论,这样的理论就很难起到应有的作用。而要增强文学理论的有效性,势必需要努力抓住当今文学实践中主要的或突出的问题。当今的文学创作,在题材开拓、艺术方法借鉴等方面都不成问题,目前比较成问题的是创作的价值取向和价值立场。面对这种现实,恰恰需要文学理论的“介入”,需要某些新的文学思想和价值观念的渗透,从而给文学实践以必要的影响和引导。这正是摆在我们面前难以回避、需要解决的现实课题。
三是,努力寻找当代文学理论有效“介入”文学实践的恰当方式。应当说,真正有真知灼见的文学思想观念本身就是富于启示意义和影响力的。为了增强这种理论“介入”的力度,使其引起文学界的注意,可以在一些有影响的报刊杂志上适当展开重要文学理论问题的讨论,从而形成一定的文学观念的场域,并产生某种集束性的辐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