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北京市政府发布新的北京基准地价,新版基准地价以今年1月1日为基准日。商业、办公、居住、工业用途各有12个级别,在级别划分的基础上,还细分了区片。记者注意到,新的基准地价与2002年版相比有明显提高。
在新的基准地价中,一级土地级别是旧城中的最核心区域,其商业平均熟地价为29980元/平方米,办公平均熟地价为29080元/平方米,居住则为28720元/平方米,工业为11600元/平方米。
阳光100置业集团常务副总裁范小冲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基准地价是对土地的分类评估的价值,只是土地的底价。最终的土地价格,还是通过“招拍挂”的竞价价格决定。
他分析,在楼市上行的时候,土地是溢价成交,下行时,土地溢价率低或者底价成交。由于北京基准地价调整的时间差较长,对房价的影响不是很大。
此前北京的基准地价执行的是2002年版。当时按照土地用途分为商业、综合、居住和工业四类,并由城区至郊区划分,商业、综合、居住用途分别划分了10个级别,工业用途划分9个级别。
其中,商业、综合、居住用途最高的一级价格分别为9750元/建筑平方米、8250元/建筑平方米和7000元/建筑平方米,而最低的十级则分别只有140元/建筑平方米、140元/建筑平方米和90元/建筑平方米。
相比之前的标准,新的基准地价有了大幅上调。但这在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看来,最终在土地交易时,市场供需结构和开发商判断起到决定性作用,基准地价与市场成交地价关系不大。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员严跃进表示,调整地价背后最本质的原因是土地稀缺性凸显。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等因素,土地的价值势必会提高。
在业内人士看来,土地市场的温度,更多是来自于楼市的传导。今年整个土地市场开始降温,房企拿地的积极性在下降。
范小冲认为,除了在北京远郊的大规模土地之外,基准地价的调整,不会影响开发企业的拿地节奏。一些核心区域的地块最终成交价格和基准地价的关系不大。不好的地块,底价过高的话,开发企业会选择退出,土地也就随之流拍。
严跃进表示,土地市场出现降温,不在于土地价值在下滑,而在于房企拿地的勇气在减少。一旦房企走出资金的难关,未来的土地市场依然会热。如果考虑到此类基准地价的上调因素,未来拿地的成本或继续加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