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合肥市消费者协会反馈的信息,近年来,买房者对房地产开发商的投诉一直居高不下。“3·15”来临前,记者广泛走访了相关人士,归纳总结出房地产商忽悠买房者常见的“十大潜规则”,并分别提出参考对策,以飨读者。
广告欺诈够忽悠
案例:“3部进口电梯”、“6000平方米绿地”……让人眼花缭乱的楼书使刘先生选择了位于东二环的某项目——××苑。交房后,刘先生发现开发商广告词里的承诺几乎全成泡影。
对策:购房者要注意保留所有的楼书、广告,必要时还要把广告宣传的内容全部载入正式合同中。
样板房迷惑人
案例:孙先生几乎完全按照样板房对自家新房进行了装修,可是结果却发现,同样的床放到自己卧室里却装不下。孙先生经过咨询才明白,开发商提供的样板房内的家具尺寸都是缩小了的。
对策:不要只被样板房的光鲜外表迷惑,而是应该到附近或户型相似的住户家实地查看,并询问居住体会。
合同不写违约金
案例:赵女士选择了某小户型楼盘。按合同约定,开发商应该在2009年8月20日交房。然而没想到,合同约定的交房日期一再被开发商推迟,而且对延期交房毫无解释和歉意。
对策:想办法请一名专业房产律师帮忙,必要时甚至值得花钱去请。
巧舌如簧骗客户
案例:王女士到某小户型售楼部咨询,售楼小姐说,因房子卖得火,老板决定明天起每平方米涨100元。王女士当即选定了一套正在建设中的48平方米的小户型,并交付了2万元订金。可到第二天,房价未升反降。
对策:销售人员的收入与销售业绩挂钩,把房子卖出去是他们最大的追求。
因此,对销售人员的话,要进一步求证。
精装房进劣质产品
案例:章女士购买某楼盘精装修房时与开发商约定,厨房要安装某品牌的燃气灶和抽油烟机。后来,她才知道自己用的品牌产品竟然全是假冒的。
对策:一般情况下,业主可按照当初约定向开发商提出更换或索赔。同时,在交房验收时,买房者要仔细查看开发商所提供装修产品的品牌和质量。
闭口不谈设备层
案例:周女士前去查看新居,发现家里多了不少图纸上没有的管道,这些管道或横亘绵延数米,或顶天立地直上直下,严重占用了屋内空间。而且,总是有不知道从何处传来的噪音。后来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自己家位于整栋楼的设备层。
对策:买房者一定要提前把规划图看清楚,详细询问设备层在几层,该层有哪些设施,如何分布,哪些会产生噪音、震动等。
口头许诺不兑现
案例:“停车费绝对不会涨”……买房前售楼小姐的承诺让人感动,可是入住后,这些承诺多数不能落实。
对策:首先要冷静分析,看楼盘所处的位置是否存在开发商承诺无法兑现的可能性,必要时要进行实地调查。尽可能把销售人员的口头承诺用白纸黑字加以体现,并要求销售负责人签名。
“留白”合同做手脚
案例:张先生同开发商签订购房合同时,没注意合同上的空白处,后来被开发商加进去一条“补充条款”,发生纠纷后他很被动。
对策:购房者签订购房合同时,一定要耐心读完全文,遇到空白处应填上自己应有权益的内容;如无需填写时,也应以画横线等填充。
房产证久拖不办
案例:程先生买房时,开发商承诺在三个月内办理房产证,但是直到1年以后,程先生的房产证仍然没拿到。
对策:购房时看商品房是否“五证”齐全。
物服乱收费
案例:陈先生入住新房不到半年,其所在小区的物业服务公司就换了3家,有的物业服务公司还对业主乱收费。
对策:业主应积极参与,选出为全体业主服务的业主委员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