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抛出下半年“消化多少补充多少”的土储计划后,包括万科在内的多家标杆房企月度新增地块又连创新低,前8月万科仅新增23个项目,拿地金额还不足去年同期的1/3。业内人士称,终端市场的消化难传导至土地市场,从资金和战略上均影响了企业在土地市场上的活跃程度,去化仍然是标杆房企的主题,审慎拿地已经成为标杆房企的共识。
万科拿地额仅为去年同期27%
在标杆房企中,万科率先发布了8月业绩,其公告显示,在销售金额以及面积环比上升的同时,土地储备却未见增加。继7月后,8月万科再次月度进账两宗土地,而在过去的8月间,万科也只录得23宗地块。
根据万科此前发布的公告数据,上半年万科新增开发项目19个,按万科权益计算的占地面积约92.4万平方米,对应的规划建筑面积约264.1万平方米,其中10个项目均采取了“小股操盘”模式。而去年上半年万科的新增加开发项目为42个,权益计算占地面积为342万平方米,对应的规划建筑面积为925万平方米,分别是今年的3.7倍和3.5倍。
加上7、8两月的新增土地,年内万科拿地权益金额为124.43亿元,仅为去年同期的26.7%。而去年前8月,万科的总地价为589亿元,权益地价466亿元。
对于万科拿地面积以及金额的锐减,万科董秘谭华杰就曾表示,总体来看上半年房价出现了下跌,但地价没有下跌反而在上升,在这种情况下万科选择持有现金,谨慎投资土地。
20标杆房企买地金额降七成
万科的拿地心态成为今年各标杆房企的真实写照。在刚刚举行完的上市房企上半年业绩说明会上,房企们也纷纷表达了在土地市场谨慎观望的态度。融创董事长孙宏斌就表示:“融创将坚持谨慎拿地的策略,不获取一块纠结的土地。”恒大也表示要减缓拿地,消化多少补充多少。
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数据显示,8月,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一线城市合计土地出让金为358亿元,同比减少近三成,平均溢价率为23%,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8个百分点,流拍或底价成交也已传导至一线城市。北京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统计数据也显示,截至8月底,全国20大标杆房企购地金额仅为1807亿元,同比下降68%。
根据克而瑞的监测,前8月绿地以266亿元成为房企中拿地金额最多的企业,共计新增1041万平方米土地储备,不过和去年同期相比,绿地在拿地上花费的钱也同比减少了三成;万达全年拿地面积和拿地金额同比分别下滑34%和63%;保利的拿地金额也只是去年同期的一半。
土地市场短期难回暖
在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员严跃进看来,房企在土地市场上的谨慎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首先,由于去年拿地积极,标杆房企土地储备已经比较充足,拿地动力不足;其次,土地价格仍处于高位,让房企减少了拿地冲动。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7月全国土地成交价额4828亿元,增长9.8%,增速提高0.8个百分点,而相对于此,房企的到位资金却同比仅增长了3.2%,与去年31.5%的增速相比回落明显。严跃进称:“楼市去化乏力造成企业资金紧张,若非一些优质地块或者总价偏低的地块,房企不愿轻易出手。”
另外,由于行业依旧处于调整态势,市场持续降温,房企出于对行业及市场预期的考虑,将策略主要放在了消化库存以及缓解资金压力上,从而放缓了拿地节奏。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7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50381亿元,同比增长13.7%,但增速与1-6月相比回落0.4个百分点。业内人士称,房企房地产投资累计值的同比增幅呈现不断收窄态势,此类指标往往会对后续的新增供应带来显著影响,即库存量会从多余转为不足。
因此,业内人士称房企拿地缓慢,将会对明年的供应量产生影响,进而市场会面临一波库存不足的尴尬,因此未来5个月,虽然库存压顶并持谨慎态度,为补给土储,拿地将成为房企的优先策略。北京一位开发企业负责人也表示,在京所有项目都已推出了各类促销手段,为的就是快速去化,回流资金,用来补充土地储备。
不过,也有声音认为,标杆企业普遍土地储备充足,再加上对房地产市场持看淡态度,因此土地市场暂时无法回温。“土地市场和楼市的成交情况对于销售市场来说是滞后性的,即便未来标杆房企的楼市成交量会有所恢复,但在土地市场上的动作不会太大,去化仍然是房企面临的最大难题”,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陈国强如是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