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合肥经济圈,要继续做大做强合肥中心城市,推进周边地区快速融入发展,打破行政区域壁垒。”昨天,安徽省经济信息中心发布《2009年全省区域经济发展比较》,并针对每个区域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皖江”:突破行政区划制约
2009年,皖江城市带经济总量为6600.3亿元,增长14.6%,占全省比重为63.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为6532.9亿元,占全省比重为73.6%,增长39.4%,高于全省2.5个百分点,高于皖北地区、合肥经济圈分别为2.0、5.2个百分点。
针对皖江城市带抓住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机遇,省经济信息中心提出的建议是,充分发挥区位、产业基础、要素成本、配套能力等综合优势,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原材料产业、轻纺产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六大支柱产业,推动园区的规范、集约、特色化发展,突破行政区划制约,在皖江沿岸适宜开发承接产业转移的集中区,以适应产业大规模、集群式转移的趋势。
合肥:继续做大做强
2009年,合肥经济圈经济总量为3724.3亿元,增长15.4%,占全省比重为35.7%。合肥经济总量和增速继续领跑全省,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878.4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2102.1亿元,居全省17个市之首。
省经济信息中心对合肥经济圈提出的建议是,要继续做大做强合肥中心城市,推进周边地区快速融入发展,打破行政区域壁垒,推进资源整合和发展平台共建共享,发挥合肥中心城市枢纽作用和综合服务功能。加快合肥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加强与长三角等周边市场的对接。
皖北:需继续推进工业化
2009年,皖北地区经济总量为2993.1亿元,增长12.5%,占全省比重为28.7%。工业增加值为1607.8亿元,增长21.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43.1亿元,增长37.4%。实现财政收入331.8亿元,增长22.6%,高于全省5.6个百分点,分别高于皖江城市带、合肥经济圈5.2、6.3个百分点。
针对皖北地区工业基础薄弱的特点,省经济信息中心建议皖北地区要扬长避短,在充分发挥煤电、农副产品、劳动力等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形成多点支撑。在园区建设、招商引资、培育优势产业上狠下功夫,进一步提升自主发展能力。(江淮晨报—记者韦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