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安徽省卫计委下发《关于加强医疗机构静脉输液管理的通知》,公布了一份“53种不需要输液”的疾病清单,均为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如今,这份“不输液清单”已经满月,执行效果到底如何?记者进行了探访。
探访医院输液大厅人满为患
昨天上午9点多,省儿童医院输液大厅已十分热闹,几十名家长抱着正在输液的小孩。输液的小孩中,大的六七岁,小的才出生两个多月。记者在走访中得知,输液的小孩中,很多已连续输液2天以上。而连续输液最久的当数市民陈先生的女儿,患有肺炎的她已连续输液8天。
这些小孩都是因为什么病而输液的呢?记者随机采访了十几名家长,大多数输液的小孩是因为感冒高烧到38.5℃以上的,也有部分小孩感冒还伴有肺炎、气管炎等,还有的则是腹泻脱水。
转变清单让“老输液”放弃了输液
“每次一有感冒症状我就立即去输液,一年至少要打一次点滴。”市民陈阳(化名)和大多数人一样,都认为打点滴感冒就会好得快一些,少受点罪。有时候,只是流鼻涕、头晕乏力,嗓子痛他都会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求医生给他吊水。
“后来我看新闻,了解到不输液清单,才知道一些常见病根本不需要输液。如果小病经常输液,就会产生耐药性,真得了大病,就无药可用了。”陈阳说,打点滴像是一种心理安慰,其实现在想想,打点滴也是要好几天才会好,而且感冒好了后还感觉全身酸软无力,“以后能不打还是不要打了。”陈阳说。
数据输液率最多下降近一半
“不输液清单”出台后,合肥几家医院的门急诊输液率都有所下降。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门诊部主任周道平表示,“不输液清单”出台后,医院门、急诊的输液率下降超过20%。
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新区)的输液率也有明显下降,8月15日至9月15日这30天里,30000个门、急诊病人中只有1000个进行了输液,输液率为3.3%;而在之前,这个数字为6.7%,下降足有一半。
但也有一些医院的输液率并没有明显变化。比如安医大一附院,“不输液清单”公布后的一个月里,门、急诊输液人数和以往基本持平;不过该院的门、急诊输液率之前就较低,只有1.5%左右。
对策医患互信才能戒掉“输液成瘾”
安医大二附院副院长、儿科主任杨琍琦告诉记者,“有的家长带着孩子看病,医师还没来得及查体,就被需求输液,重复解说,却招来了家长的投诉。医师为了防止抵触,再遇到类似状况时,就给孩子输液了。”
杨琍琦以为,医师除了增进“硬件”水平以外,还要增强“软实力”,即沟通的才干。“孩子咳嗽分明不需求输液,做雾化就能好,可是家长很心急、需求输液,咱们具体地介绍雾化的优点和运用办法,家长通常都能了解,下次也能承受这种医治办法了。”
不过,当下医患关系的敏感性,致使许多医师面对病人的不合理需求时,为了排难解纷不得不抛弃准则。对此,省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处副处长吴振宇表示,病人要对医师多一些信赖,一方面,要把自个的病况毫无保留地反映给医师,另一方面,要有高度的医嘱依从性,有疑问及时沟通,削减不必要的误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