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户不关心转正问题
对于小产权房,外界对其普遍定义为:在农民集体土地上建的房屋,一般情况下由开发商和村委会或者基层政府比如乡镇政府签订建房合同或协议,然后在集体土地上面开发建房并销售,这些房屋由乡镇或村委会而不是国家房屋管理部门颁发产权证。据了解,目前我国的小产权房主要分两种,一种是占用耕地建成的,另一种是在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上建成的。
和一般意义上的商品房相比,“小产权房”至少省掉一个环节:就是未缴纳土地出让金转化成国有土地,仅是村委会和开发商的私下交易,所以房价大大低于同地区的商品房价格。
本月9日,国土资源部公开表示“小产权房”是违法建筑,各地要严格依法查处大量存在的“小产权房”等违法用地、违法建筑行为。这表明国家对于各种类型的小产权房一视同仁,并未因其是集体建设用地就网开一面。这一点南韩继村的村长也很了解,因为村里建起了三个小产权楼盘,“村委会为此交了30多万元的罚款,罚就罚了,人家也没说什么”。但村长说自己并不知道罚款的依据是什么。
对于小产权房的“不合法”身份,村长解释,其实不是不想“先领证、再生娃”,但土地转让征收的手续太难办了,且土地被征走后,最后能落到村里的钱太少了,不足以养活全村老少。为了村子的长远发展,为了一村老少的生计,村里只好与人“私生”小产权房。
很多已经住进小产权房的业主不仅不在乎房子是否“私生”,连将来能否转正都一样觉得无所谓。当初,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抱着“楼都盖起来了,人都住进去了,那还能怎样”的心态买下的小产权房。这听起来好像是售楼人员的推销言论,但看看通州区那些存在多年的小产权房以及住在里面的人们的生活,便很容易让外人得出“的确不会怎样”的结论。
从938路支1的总站大北窑算起,16站外是一个名叫“祥和乐园”的地方,北、中、南三区共23栋楼已经全部住满,同样这也是小产权房。一个周六的午后,60多岁的葛先生坐在中区的长廊上,看着孙子在小区广场上追赶皮球,时不时提醒一句“别摔着”。这样的休闲生活,从两年前就开始了。两年前,儿子在这里买了一套每平方米2000多元的二手两居室,并把他从东北老家接过来一起住。“这房子质量好、设计也合理。虽然是小产权,但这么多人住在这儿已经成气候了,怎么可能拆呢?”更让他觉得满意的是小区的管理,不但比城里干净整洁,而且一旦道路或公共设施出现问题,物业很快会派出人来维修,戴着红箍的治安巡逻人员随处可见。
葛先生说,这房子反正是自己住,又不往外卖,因此除了房产证的发证机关是当地马营村村委会外,其他方面没让自己觉得跟大产权房有什么区别。“这里安静舒适,好像比闹市的大产权还强呢!”
对于退休后做了12年房屋买卖生意、今年67岁的北京人王先生来说,小产权房的买卖同样能给自己带来不错的收益。经他手卖出的13套房子中,有11套是小产权房,其中昌平北七家的一套小产权房让自己赚了14万元。根据他的经验,小产权房的个人买卖要通过乡镇或村级政府,虽然不用交各种税金,但大多数地区都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了相应规定,要求买卖双方缴纳一定比例的管理费才能过户。去年奥运期间他在房山买了一套小产权的准现房,近来每天他都会去新房里看看装修进度,准备一装好就很快搬进去享受清静的晚年生活。对于购买小产权房的风险,他表示,反正是自己居住,房产证是不是按时下发、房子何时转正都不重要,他现在最关心的是自己订的报纸什么时候能被送到楼门口,而不是1公里外的村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