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任志强在他宣布退休的新闻发布会上炮轰万科称,“一边说白银时代来了一边拿地”。而万科总裁郁亮对此的回应是,“有钱赚当然要拿地”。但实际上,大企业拿地并非如此乐观。
据伟业集团提供的数据显示,9月所监测的标杆企业全国新增土地储备建面为202万平方米,环比下降29.4% ,同比下降86%。标杆企业拿地意愿减弱,投资热情依旧不足,这与房地产市场成交低迷的现状有一定的关系。
不过,房企拿地在各类城市表现不同。9月标杆企业在二线城市新增土地建筑面积约81.05万平方米,占比为40%,较上月减少13个百分点。在三四线城市拿地71.91万平方米,拿地占比为35.6%,较上月小幅下降。但标杆企业9月在一线城市拿地占比迅速攀升,拿地49.3万平方米,占比24.4%。
中金地产分析师宁静鞭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地产“白银”时代,开发商唯有转型。他认为,从国际经验看,除非土地供给严格被控制,否则地产商高利润率不可持续。对比其他经济体的开发商发展经验可以发现,由于地产开发行业并未形成核心进入壁垒,除了土地供给严格被控制的城市型经济体(比如香港),房地产开发业务的毛利率均在 20%左右波动,而净利润率都在10%以下。而开发商的集中度提升在中长期看是个“伪命题”。也就是说,开发商集中度快速提升与行业总体销售规模快速下降有主要关系,其次则是外延式并购扩张,而非内生性增长。
新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欧阳捷在“第十二届中国财经风云榜暨第五届地产金融创新峰会”上称,他们已经关注到,香港资本市场已经不把土地储备作为房地产企业的加分项。主要是因为大量的土地储备消耗了大量的财务成本,而现在的囤地模式不适合中国房地产市场。
欧阳捷称,中国目前的住房建设速度以每年5个百分点的增长,4个百分点增长靠存量人口消化,而增量人口跟不上来,导致房地产市场普遍面临供大于求的局面。
“2012年中国有8.9万家开发商,而2013年几乎不会下降。但全国需要多少家房地产企业?去年竣工10亿平方米,如果按照一个楼盘平均10万平方米计算,只需要1.1万家房地产企业。所以,90%的房地产企业都必须淘汰出局,这就是去产能的过程。”欧阳捷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