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政府日前透露,今年,合肥将启动公租房建设,目前正着手规划并制订具体管理办法。作为解决“新夹心层群体”住房困难的一个产品,公租房的产权归政府或公共机构所有,用低于市场价或者承租者可以承受起的价格,向新就业人群出租,包括刚毕业的大学毕业生。
有人认为,这为“夹心层”实现住房梦想提供了可能,也有市民提出一些担忧:公租房如何操作?会不会形成“穷人区”?
市民希望公租房快点建
“希望合肥快点建设。”吴小羽在合肥一家文化传播公司上班,大学毕业两年的她与同事合租一套两居室。在听到合肥将建设公租房的消息后,她非常欣慰,这为她实现居者有其屋的梦想提供了可能。
目前合肥的住房保障方式主要有两种: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实践中,经济适用房容易产生利益输送和腐败问题,而廉租房针对的是低保群众,一般只占当地城市居民的3%,90%以上的群众还只能靠购买商品房解决住房问题。而一些新生代城市居民、大学毕业生、外来务工人员,既达不到享受保障住房的“门槛”,又买不起商品房,成为“夹心层”。吴小羽觉得,政府此次计划推出公共租赁房,可以让这些刚工作不久的人“花很少的钱,住好些的房子”。
操作不好会适得其反
“公租房能不能提供给真正有需要的人,会不会出现经济适用房类似的情况?”合肥市民张鸿在听到合肥将建设公租房的消息后,第一反应是公租房的操作问题。他说,从目前来看,公租房的保障对象是“夹心层”,覆盖面较广。在审核过程中,不如廉租房有着严格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标准,这样的准入会不会与当初的经济适用房一样,造成一些人“浑水摸鱼”,挤占资源。他说,政府有义务多渠道核实申请者的收入和资产状况,甄别出真正符合条件的申请人。
另一方面,他对公租房的地段、户型等综合环境表示担忧。“政府安排这方面的钱也是有限的,也要考虑造价成本,公租房的质量会不会比商品房差?所处的位置会不会很偏?不能都集中在郊区。”
业内人士能够遏制房价上涨
在为“夹心层”解蜗居之痛的同时,公租房的面世也被认为是遏制房价上涨的缓冲器。
合房网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陈伟认为,建设公租房将能很好地平衡各方的利益,既满足中等偏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也能起到抑制房价的作用。公租房上市后,如果性价比比较高的话,就会吸引一部分“夹心层”人群租赁,进而转变他们的住房观念。这样,商品房市场上的需求就会减少,从而有利于稳定房价;另一方面,由于公租房的租金一般低于市场价,一旦推出,其周边商品房的租金势必受到影响,这也会刺激投资者形成看跌的心理预期,进而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
不要建成“穷人区”
省社科院房地产研究中心研究员孔令刚认为,目前来看,政府可以将公租房与廉租房实行并轨,形成新加坡、香港的“公屋”概念。政府建设公租房要注重规划布点,不宜集中于某一区域(尤其是偏远的某一区域),避免将公租房建成“穷人区”,公租房应与周边居民小区互相融合,配备完好的生活、交通设施。
此外,推行公租房制度,政府并不一定“事必躬亲”、自己建设。政府可尝试将公租房建设与现有小区开发相结合。譬如说,与即将开发的小区开发商合作,协商建设一定比例的小户型住房,然后政府再予以收购,当作公租房向保障对象出租。(胡霞利)
(来源:中安在线-新安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