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这些对楼市一触即涨的信号,在今年似乎不奏效了:即便是信号出来了,不管是买方还是卖方,处理的方式更为冷静了。这并非是一时一刻能够形成的,而经过了这几年的长时间反应而累积成的。
每年的年底都会出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将会有一群房地产行业的大佬们被一个接一个地揪出来探讨一下未来的楼市发展。今年也不例外,随着2014年一点一点地过去,近日已经有不少业内的“名人”开始出来喊话了。
据一些媒体的报道,今年普遍出来发表观点的企业大佬们,基本对于房地产市场的未来多少有点“消极”的情绪。万通集团主席冯仑就认为,房地产已经到了行业发展的重要转折期,目前房地产公司最重要的是想办法“活下去”;潘石屹称,中国经济发展有很多问题,房地产的日子一天不如一天,但还是有机会。而任志强更是一反往年力撑楼市的态度,在今年也认为房地产投资将持续下滑。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则说得更加直接,他认为,不应该对中国的房地产业再抱有幻想,他的判断是,这个产业还会继续往前走,但不可能再呈现出“疯涨”状态,但是,房地产也不可能崩盘。
综观这些观点,普遍都是在今年楼市走势低迷所得到的。而今年的市场氛围一直持续到最后一个季度,才依靠着信贷政策的宽松而使得市场勉强不会太难看。但尽管如此,截至前11个月,上市房企中仍然有17家房企的销售目标完成率没能超过80%,也基本与完成全年任务无缘。这样的数据,也难怪大佬们对于未来市场信心顿减。
换个角度,先不论市场的情绪如何,也不论企业的业绩怎样,如果单纯从房地产市场这个行业的角度来说,信心的稍有减弱未免不是好事情。而事实上,如果回顾一下自2011年以来,不管是政策的努力方向,还是市场的呼声,仿佛都是在追求现时这样的一个结果。从限购的开始,几年的政策从表面上是为了压低房价,但最终的目标就是使得过热的房地产行情能够回复冷静。但是经过了几年,中途更多的时候是愈压愈高,愈控反弹力愈大。但在今年,尽管出台的政策少之又少,喊调控的声调也越来越小,但是随着几年的效应累加,再加上市场库存增高,消化力减弱等因素的综合效应,使得不仅房价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控制住了,而且市场的理性也开始回归。
最为明显的是,从近段时间以来的政策就可以看出,不管是自贸区还是信贷,这些在以往都是对楼市一触即涨的信号。但在今年,即便是这些信号出来了,不管是买方还是卖方,处理的方式更为冷静了。这并非是一时一刻能够形成的,而经过了这几年的长时间反应而累积成的。事实上,从近段时间这些房企大佬们的表态也可以发现,目前的房地产市场不管是开发商还是购房者都很难回到过去那种盲目购房投资的年代,而进入了一个新的较为健康的、更为理性的市场环境当中。“按需置业”的市场新秩序应该已经离中国房地产行业不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