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大房企陆续公布2014年业绩,绿地和万科的销售第一之争也已落地。
昨日(1月5日)晚间,作为国内地产行业代表性公司的万科A(000002,SZ)发布的经营数据显示,2014年公司累计实现销售面积1806.4万平方米,销售金额2151.3亿元,分别比2013年同期增长21.1%和25.9%。
同时,万科公告了2014年12月份的销售数据和拿地数据,当月拿地面积仅为3.94万平方米(按照公司所占权益计算),相比于11月的33.53万平方米,环比出现大幅下降。
另据绿地集团刚刚宣布,其2014年的销售金额为2408亿元,其中国内部分2255亿元,海外部分153亿元。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绿万之争”尘埃落定,国内房地产2014年销售第一的宝座由绿地夺得。
万科全年销售2151亿
昨日,万科发布的《12月份销售及近期新增项目情况简报》显示,2014年12月份公司实现销售面积206.8万平方米,销售金额250.3亿元。全年公司累计实现销售面积1806.4万平方米,销售金额2151.3亿元,分别比2013年同期增长21.1%和25.9%。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阅2014年万科的销售业绩发现,除了在1月份销售金额达到276.5亿元以及10月份达到220.9亿元之外,其他月份销售额均在200亿元以下。此外,与2014年12月份的250亿元销售额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3年12月份的销售额仅为109.5亿元。
继2014年11月份万科新增6个项目后,万科12月拿地环比大幅下降,仅新增两个项目,分别为深圳地铁红树湾项目,项目用地面积约6.8万平方米,万科拥有该项目49%权益,需支付权益款约45.30亿元;珠海夏村S3地块在建工程项目,项目净用地面积约1.1万平方米,万科拥有该项目55%权益,须支付拍卖款约3.39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按照相应权益计算,万科拥有的上述两个项目的净用地面积合计3.94万平方米。相较于11月份入账的6块土地,上个月万科拿地块数不增反降,而净用地面积与11月份的33.53万平方米相比,明显大幅下滑。如果与2013年12月同期新增12个项目相比,拿地面积下降更为明显。
2014年以来,万科拿地都较为谨慎,而12月份万科新增的两个项目中,万科均只占50%左右的权益。对于降息周期持续发酵后的房地产市场,万科的拿地节奏值得投资者密切关注。
绿地坐上“老大”交椅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降息后万科销售额出现明显回升,但是万科国内房地产销量第一的地位却未能保住。
1月4日,在绿地上海总部,绿地集团董事长张玉良向媒体宣布,绿地集团房地产主业2014年全年实现预销售金额2408亿元。可以看出,绿地全年销售额超万科约250亿元,刚好相当于万科12月份的销售额。
绿地集团最后坐上 “老大”交椅,部分得益于其海外地产业务的发力。“未来5年,绿地将继续保持全球经营战略,多元化发展,全面提升自己跨国经营水平,到2020年企业跨国指数达到25%以上。”张玉良曾表示。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绿地地产项目在建面积约750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600亿美元。海外项目总投资超过200亿美元。
中国指数研究院根据百亿房企销售数据进行分析统计,2014年共有80家房地产企业跻身百亿军团,较2013年增加9家,销售总额共计2.8万亿元,市场份额已近40%。
从销售业绩分布来看,这些百亿房企分化出三大阵营:第一阵营囊括7家千亿级企业,其中绿地、万科双双迈入2000亿元门槛,平均38%的业绩增幅进一步拉大与其他千亿企业距离;第二阵营为12家300亿~1000亿企业,除佳兆业外企业销售额集中在400亿~730亿元间,距第一阵营有近500亿元落差;而100亿~300亿企业最为集中,共计61家,竞争尤为激烈。前两个阵营房企数量基本稳定,并普遍实现业绩稳步或高速增长,第三阵营汇集众多正由区域市场走向全国布局的房企,抵抗市场波动风险的能力尚有不足,所以成员组成最不稳定。
万科总裁郁亮于2014年12月23日通过《万科周刊》对外发布了一封题为 《勇敢探路坚定转型》的公开信。郁亮透露万科已完成了年度回款2000亿元的目标,并表示万科不再追求规模扩张。
“规模是一把双刃剑。它意味着行业地位,意味着规模效应带来的好处。但它往往也意味着更大的资源占用,意味着形成更多存货的可能。而在白银时代,过多的存货,将不是财富而是负担;鲁莽的投资,将不是机会而是风险。”郁亮强调。
对于未来发展,郁亮表示将坚定不移地推动公司的转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