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装饰业是从建筑业中分离产生的一个古老而又新兴的行业,位于建筑业整体链条的末端。从茅草屋到高楼大厦,人们永远在设计着和建造着自己工作生活的家园,尤其是在奔向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建筑装饰业深受百姓的关注。
近年来,由于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在国家宏观经济的强势带动下,合肥建筑装饰行业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快速发展。全市建筑装饰工程总产值由2007年年初的174亿元提升到2014年的730亿元,总体增长320%,年平均增长率达42%,高于同期全国经济增长水平28个百分点,高于合肥市GDP增长24个百分点;全市具有建筑装饰类(含建筑幕墙)资质的企业489家,其中一级企业49家;行业从业者总量由2007年的17万人增加到2014年的26万人,增长幅度达到52%。行业规模的大幅增长以及从业人员的不断增加,表明建筑装饰行业已经成为该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随着人们对改善居住环境要求的提高、国家产业结构链的不断调整和节约型社会的制约,装饰企业不可避免地要进行转型升级,实现新突破,在新的经济结构和产业价值链中重新寻找定位。为此,合肥市突出装饰监管服务民生的作用,着力落实建筑装饰行业市场监管“三大招”,加速行业转型发展,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第一招,落实行业层级监管。
在公共装饰方面,自2011年起,合肥市按照“统一领导、条块结合、层级监管、权责对等、循序渐进”的原则,将装饰市场监管职能分散到全市15个县(市)区、开发区,建立起建筑装饰装修市场分级监管模式。不断加大装饰项目质量安全监督力度,以在建装饰项目为载体,实行装饰市场分级督察制度、装饰企业例会制度、项目隐患排查信息报送制度,以完善法规制度来规范行业。自2010年以来该市建筑装饰装修行业尚未发生安全生产死亡事故。
在家装方面,通过了《合肥市装修行业诚信经营自律公约》,提出了家装企业自我约束的10条标准,在全行业大力倡导诚信自律。2012年12月13日《合肥市住宅装饰装修管理服务协议》的正式发布并实施,在全国首开物业、业主和装修公司三方协议管理房屋装修先河,让业主吃了“定心丸”。
在开辟房屋装修契约管理模式的同时,先后发布和实施了《合肥市住宅室内装饰装修行业设计师准入与清出制度》和《合肥市住宅室内装饰装修行业项目经理准入与清出制度》,拉开资质企业与非资质企业之间的差距,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引导市民理性消费。
2012年1月4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以“利民惠民新举措”为题,宣传报道了合肥市专门制订发布的《合肥市住宅室内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导则》,对导则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第二招,提升行业服务效能。
装饰行业因其起点低、发展速度快,“大行业、小企业”现象尤为明显,很多企业实力不强。着力提升本地企业品牌和行业形象,认真贯彻扶大扶优扶强方针,是提高建筑装饰行业和优秀企业社会影响力的必行之道。
2007年以来,合肥市共评选出市级优秀建筑装饰企业166家、优秀个人387人次;获评省级优秀企业122家、优秀个人295人次,国家级优秀企业68家、优秀个人142人次;获评全国建筑装饰行业百强企业5家、全国住宅装饰装修行业百强企业8家、全国建筑幕墙行业100强企业5家、全国住宅装饰装修行业知名品牌企业16家;获全国建筑工程装饰奖141项、安徽省建筑工程装饰奖212项。
多年来,合肥市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不断扩大行业知晓率,与省、市等主流媒体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其中与《合肥晚报》合办的《第一家装课堂》、与《安徽商报》合办的《家装投诉台》、与合肥电视台合办的《家装110》、与《市场星报》合办的《家装市场大巡检》等栏目,深受业界和广大市民的欢迎。
第三招,发挥行业协会优势。
合肥市政府通过改革,将行业管理的部分职能逐步转移到行业协会。行业协会以公益互益的社会取向、自律互律的运行特点、无偿低偿的社会服务,发挥了政府和企业不能替代的作用,真正成为党和政府管理行业的参谋和助手。
近8年来,合肥市建筑装饰协会先后召开了两次会员代表大会、8次理事会、16次常务理事会、20次会长会议。协会内设机构基本完善,会员单位从2007年的145家上升至目前的326家。先后为会员企业提供了180余次免费服务,组织开展各项活动190多次,建立了20项规章制度,先后被中国建筑装饰协会评为全国“优秀协会”和“先进协会”。
2014年,合肥市建筑装饰协会以丰硕的工作成果和丰富多彩的服务获得全市最高分,被评为5A等级协会,成为合肥市有较大规模和社会影响力的行业协会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