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多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并购以及资金危机的“黑天鹅”事件不断传来:2月1日晚,佳兆业与融创中国分别发布公告,佳兆业将向融创出售其上海4家项目公司的股权及股东贷款。此前,曾经的上市“标杆”房企佳兆业深陷房源被锁、金融机构集体催债等一系列危机。
无独有偶。1月底,江苏籍开发商戴志康掌门的港股上市公司上海证大集团,发出一纸公告,宣布彻底退出房地产行业,全力回归金融业务。戴志康从事房地产开发10余年,数月前还在雄心勃勃勾画南非造城梦,变化之快出人意料。
佳兆业和上海证大此前曾在我省多地布局。其中佳兆业集团布局在苏州、无锡、常州、泰州都拥有楼盘,并于2014年年初进军南京楼市,去年1月底南京国资转让中,奥体建设拆分出来的“奥信”以1.35亿元起拍,最终被佳兆业以9亿元高价拿下,并于去年年中命名为“佳兆业城市广场”,开发住宅及商业综合体。佳兆业陷入破产传闻后,其南京河西项目尚未受到影响,售楼处将于春节后开放。
上海证大在南京布局有四处开花之势,先是在南京南站拿下一幅商业地块,继而接手原江宁三山香榭岛别墅项目,改名证大九间堂。后来又先后两次以高价收购原下关“地王”中冶地块拆分出来的两幅地。不过目前真正上市的项目只有证大九间堂。而近期有关其南京项目的负面信息也不断,一则是其位于南京南站附近的证大喜马拉雅中心项目,在没有领取销售许可证的情况下 “违规认筹”,这一做法在1月遭到了南京市住建委的通告,并责令停止违规操作;二则是其在售的证大九间堂,土地使用年限至今已缩水14年,但其别墅售价每套却超过2000万元。
如今,这两家房企在省内的项目最终命运如何,谁也难以断言。记者注意到,这两家曾经风生水起的房企,前者陷破产迷局、后者似乎“壮士断腕”,都与此前发展战略较为激进、棋局铺得太大有关—
仅去年1月,佳兆业就在苏州和南京两地高价拿地,先是在苏州的土拍会上,分别以5亿元和7.4亿夺下两幅地块,溢价率分别高达67.7%和102.4%;而在南京以9亿元拿下的原奥体建设的地块,由于地块此前还背负了30多亿的债务,因此佳兆业实际拿地金额超过了43亿元,地块楼盘地价也高至1.5万多元/平方米,而在长达1年多时间内地块闲置,这无疑让企业背负了巨大的资金成本。
上海证大在南京收购多个项目并竞地,仅原下关两幅地块收购金额就超过了20亿元,南站项目的拿地金额也达到11.69亿元。而这家房企还在全国各地布设项目,包括上海、青岛、扬州、内蒙古等,资金压力明显。
其实,此前某些鲜为人知的房企生存危局已悄然发生,就如南京江宁大学城G114地块的易主。该地块于2008年1月23日被省内房企华光地产拿下,但多年来地块一直没有得到真正开发,反而关于华光地产总公司破产的传闻却不绝于耳。最新消息是,这一项目已由中航地产接手。
“现在拿地成本很高,建设成本也高,利润空间不断挤压。房子不好卖,迫不得已压缩成本,这可能会让楼盘质量受到影响,很无奈。”一家央企南京公司营销经理向记者倒苦水,她说,即便是他们这样2014年销售排名靠前的大房企,资金状况也很吃紧。所以,在这样的大势下,出现房企“壮士断臂”现象并不奇怪。
就在业内热议佳兆业与上海证大之时,2月2日下午1时,恒盛地产突然宣布停牌。1月底有报道称,恒盛地产上海三项目因陷资金困境停工。目前恒盛地产在南京开发楼盘恒盛金陵湾,据其南京公司副总裁李际红称,目前楼盘销售正常。
一家家房企风雨飘摇,给当前的房地产市场增添几许冷色。江苏房地产协会房地产研究所所长李智说,从2014年9月底房贷新政以来,楼市资金面开始好转,但由于货币政策只是“定向宽松”,货币信贷增势较为平稳,经济低迷局面下银行放贷谨慎。而全国房企到位资金也在零增长位置徘徊,这或许意味着已有开发企业在困境中选择转型。因此,对楼市而言,无论直接供给还是溢出规模,资金量与以往楼市刺激相差甚远。
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胡志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的“黄金十年”,房地产开发企业粗犷型发展,是一台台会赚大钱、赚快钱、易赚钱的“机器”,现在这种美好的光景一去不复返了,过去不动脑筋也能赚大钱,现在动足了脑筋也不一定能赚钱。“当前房地产严重的供过于求导致市场变局,房地产全行业进入调整期,2015年主基调是利用这一契机倒逼房地产企业转型升级迈向常态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