圳“两会”期间,深圳晚报与深圳新闻网联袂开设了“两会直播室”,直播室将探索平面媒体与网络媒体的互动,通过直播室这一平台,架起百姓与代表、委员之间的桥梁,共同关注今年“两会”的民生系列话题。
本报记者李可心报道 “就在前不久,我们研究院就走了两个博士,回老家大连了,原因很简单,工作8年了,在深圳还是买不起房!”昨天下午,市政协委员、深圳航天科技创新研究院的张华院长走进了“两会直播室”,就人才问题侃侃而谈。在他看来,深圳未来30年的发展,关键在于人才,而目前深圳在引才方面开始面临诸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住房难”。由于房价高企,人才普遍买不起房,因此不少企业的人才开始外流。对此,他建议深圳应尽快出台“人才安居工程”政策的实施细则,在人才聚集地修建人才租赁房,同时对人才标准的评价也不应固守传统的模式。
“工作8年了,博士还是买不起房”
张华委员一直关注着深圳人才问题,他告诉记者,刚刚举行的党代会对深圳未来30年进行了战略规划,但他认为,深圳未来30年的发展能不能实现这些战略目标,关键还是取决于人才。“战略再好,也要人才去实现,如果深圳在未来30年不能引进、留住优秀人才,那么很多目标都难以实现。”
但让张华担心的是,目前深圳的高房价已经严重影响人才的引进。“我了解过,深圳有很多优秀人才,普遍反映住房问题压力最大,比如我们研究院最近就有两位博士刚辞职,工作8年了,还是买不起房,所以最后决定回大连,他们说,老家待遇虽然不高,但生活成本也不高,起码可以买上房子。”
张华告诉记者,他的观点刚才在分组讨论会上引起众多企业界委员的共鸣,这表明很多企业都有同样的问题,“比如同洲电子,企业有2000多员工,但由于房价问题,很多刚到企业工作两三年的员工很快就离开了,原因还是买不起房!”
租住大冲村人才面临“住房难”
张华对高新园区人员的住房问题尤其关注。他告诉记者,据他了解,高新园区有员工10多万人,这些员工几乎都是本科以上学历,但由于园区内住房不够,这些人员大多居住在大冲村和白石洲一带,而最近大冲村和白石洲正在改造,导致很多人员都面临“住房难”的困境。
“高新区聚集了深圳很多高新企业,这些企业的很多员工大多都住在大冲村和白石洲,现在这些地方改造后,都将建成商品房,员工们买不起,怎么办?他们今后住哪?现在特区外也还是建设,即使要住在特区外,也需要有过渡房,帮助他们解决住房问题,如果连租住的地方都没有,肯定就会有大量的人才流失。”
张华说,据他了解,大冲村改造后不会修建租赁房,而都是用来修建商品房,他认为政府可以考虑拿出一些地方来修建针对高新区人才的租赁房,这样让大量的高新区人员至少有栖身之地,从而避免人才流失。
政府应为人才投资建设租赁房
一些委员提出,政府应该抑制房价来解决人才“住房难”的问题,但张华认为,通过抑制房价的方法来解决“住房难”并不现实。“即使房价从4万降到3万,大家还是一样买不起,现在房价太高了,通过抑制房价的方法来解决人才住房问题,很难。”
张华认为,政府应该通过投资来建设针对人才的过渡租赁房。“深圳在财政上有这个能力,拿得出这笔钱,如果财政跟不上,这样的建议也没有意义,但现在深圳可以做得到,提出这样的建议也完全可行。”
张华以航天科技创新研究院为例,“当初在高新区成立的时候,住宅局与高新办一起建立了高新公寓,当时我们就租了一些公寓,现在这些公寓已经成为企业骨干主要的栖身之地,但由于高新公寓规模太小,已经不满足现在的发展。”
人才评价不应拘泥传统模式
深圳不久前表示将“实施人才安居工程的”,为杰出人才、领军人才、高级人才和中初级人才“量身”解决“住房难”问题,对此,张华表示,他非常欢迎出台这样的政策,同时也希望具体细则能尽早公布。
“因为细则还没出台,所以还不清楚政策都是怎样制定的,希望细则越早出来越好,现在我更关心的是这个政策怎么落实?比如人才如何界定?什么样的人算是人才?如果这些标准问题没有搞清楚,就会像廉租房一样,会带来一些问题。”
张华表示,人才的界定不应该局限于传统的标准,比如职称就不应该再作为评价人才的标准。“其实深圳没有严格执行职称政策,在我们研究院就有很多博士,干了很多年也只是博士,如果按职称来评,难道他们就不能算人才吗?”
张华说,人才的评判应该看成果,而不应该看职称,只要有成果,他就是优秀人才,尤其深圳是创新型的城市,对人才的评价更不应该拘泥于以前的模式。
会场直播
人才话题很热火
本报记者卜凡报道 记者昨天采访时发现,人才是众多委员关注的热点,有关人才的话题也一再被委员们提及。在“两会直播室”采访期间,本报记者也赶到会场“连线”其他委员,大家就人才问题纷纷建言献策。
高房价逼走优秀年轻人
袁明 深圳市同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同洲电子作为高科技企业,十分重视自主研发,现在公司常年维持的研发人员达2000人。我们每年都要招几百个大学生过来,可两三年之后,刚刚能够干活,就面临成家立业的问题,房子问题首当其冲。对于企业来说,如果要满足员工的住房需求,就需要大量加薪,可这样一来成本大大提升,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就会受到很大影响。深圳要再造一个火红的年代,企业研发人员的居住成本一定要降低。
深圳虽然也出台了一些解决高层次人才住房的办法,可我认为办法中太注重高级职称之类,但是我们做企业知道,我们真正研发厉害的人往往没有高职称,因为他们不在乎。所以我提议,能不能针对科研企业,政府根据企业纳税数量的多少下放一些享受政策优惠住房的名额,由企业来分配。
教育、医疗环境跟不上也留不住人
熊建明 方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
不说去年,就说今年春节以后,我的核心研发团队就走了10个人。这些都是拿200万元年薪、比我的工资还高。他们走,我想不是因为钱的问题。对这些高层次人士来说,孩子的教育、城市的医疗水平是他们非常看重的问题。
上海有韩国、法国、英国等国际学校,但深圳好像除了蛇口外,再没有其他好的国际学校了。还有就医,之前我们有一些人才,打针都不敢在深圳打,要请假到香港去打,为什么?治一个感冒都要开几百元的药!
精神层面也需要关心
许伟明 深圳市新力达电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深圳环境到底适不适合创业,员工的收入和支出到底有没有失衡暂且不论,我在想从人性的角度来考虑,物质方面永远没有满足,而我们现在面临的幸福指数下降的问题,原因很简单,我们对人才在精神层面的关怀不够。感恩和满足,没有成为共同的价值,像“梦想有多远,你就能走多远”这样的公益广告要多一些。
会场声音
香港的房价也很高,香港的大学毕业生刚毕业也挣不了多少钱,可他们还是要在香港工作、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来深圳?深圳还需要软实力提升。
——某归国华侨联合会代表
科技园附近的大冲,现在面临拆迁,可把这里拆了,以前我们刚毕业来的员工每月花200元、300元就能解决居住问题的,现在可能要花3000元才能租到一套房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