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央企整合进入“深水区”

  在不断深化改革的时代浪潮中,央企在房地产领域的整合重组正在成为整个行业关注的焦点。据相关机构统计,2016年以来,21家被国资委允许从事房地产主业的央企中,包括中建、保利、中航、五矿、中冶、中房等在内至少有10家已启动内外整合重组。

  11月16日,中交房地产集团宣布任命蒋灿明为中交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并建议其出任中交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这似乎标志着又一个地产央企整合的完成。然而,在新一轮的央企整合大潮中,地产央企的整合之路又迈过了哪些门槛?还将面临哪些挑战呢?为此,我们将在后续展开有关央企整合的系列报道,以求呈现出在整个行业转型过程中,作为“共和国长子”的这些央企所面临的历史大抉择。

  “大象”起舞 

  重组之后的中海、保利、中交地产都顺利跻身地产“巨无霸”的行列

  2016年无疑是央企整合的又一次分水岭。这一年开始,多组央企之间的资源整合案例展开:中海地产并购中信地产、保利并购中航地产、五矿整合并购中冶,以及中交、鲁能等集团内部地产业务的重组等等。

  尽管央企整合的路径各不相同,但不外乎进行外部资源整合——比如2016年3月,中海地产310亿并购中信地产业务,或者内部资产重组——如中交地产整合中交旗下地产业务。然而无论是哪种方式,其最终目的都是直指资本市场,并为央企带来显著的规模增长和业务链条提升。

  比如中海地产整合中信之后,以远低于公开的土地价格获得原中信旗下2400万平方米的土储,中海土储呈量级增长。抑或是像中交这样将集团内部业务统一在中交地产这一品牌之下的内部重组。据中交地产副总经理周济透露,中交集团旗下的地产业务规模总和事实上已达千亿量级,但由于之前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品牌,因此未能在市场上为大家所熟悉。

  “内部资源整合之后,我们的目标是要做行业内的领军企业。”周济向记者表示,“中交的优势在于强大的基建能力和工程技术上的领先,我们在做地产项目时就可以做到先做配套,再做社区,发挥我们整个业务链条上的优势。”

  当然,也有央企剥离自身的地产业务,其原有地产业务被其他地产央企所吞并的整合路径。比如保利并购中航地产的案例,去年12月22日,中航地产将其资产打包为9个资产包,以近20.3亿元的价格转让给保利地产。

  可以说,重组之后的地产央企,无论中海、保利,还是中交地产都顺利跻身地产“巨无霸”的行列。它们的出现使得房企1000亿、2000亿俱乐部阵营迅速扩容,行业集中度也在不断提升。

  整合难题不断 

  价格、股权架构、利益主体融合、非优质项目去化等等考验企业的整合能力

  但是,央企整合也不能单纯地以规模增长作为衡量标准。有分析人士认为,首先,在地产央企重组的大潮中,并不是单纯的市场和实力博弈的结果。作为央企,企业要服从国资委的安排,因此有些并购举措,需要企业为全盘考虑承担更多责任。因此,当接盘资产未必那么优质时,就更考验企业的整合能力。

  以保利并购中航地产为例,中航地产2015年的销售额仅为49.03亿元,不足以在北京土地市场上拿到一宗优质宅地,同保利地产的销售额相差甚远。更重要的是,其交易资产包对应的地产项目多分布在赣州、九江、岳阳、贵阳、昆山等多个三四线中西部城市,大部分项目依旧面临去化难题。因此,此次整合,对保利来说,能否受益,值得怀疑。

  上海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总监严跃进指出,对地产央企重组来说,将不同体系的业务纳入到同一上市公司,原则上整理的难度不是太大。但央企的资产整合难度往往并不完全是价格或股权架构,集团内部不同的管理人和利益主体之间怎样融合,或许才是难题所在。

  此前完成整合的企业如中海并购中信就曾面临过这一问题。2015年3月的业绩发布会上,时任中信副董事长的王炯曾说:“两家公司模式和会计制度等都有不同,例如中信泰富地产属于外资公司,外资在国内做房地产资本金要百分之百。两家公司整合过程还需要一段时间。”

  中交地产副总经理周济也向记者表示,中交的整合进程也进行了六七年,目前完成的是将所有业务整合在一个统一的品牌旗下,已经形成了中交地产、绿城以及中交海外三大平台,而其余的整合工作还在推进中。

  来自民企的挑战

  灵活的合伙人机制和激励机制短期内很难在央企内实行

  与此同时,在市场上,地产央企还面临着来自民企的巨大压力。根据克而瑞机构统计数据显示,在21家被核准从事地产业务的央企中,2017年上半年销售额在1000亿元以上的仅有两家,分别为中国保利集团公司下属的保利地产和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下属的中海地产。

  “央企和民企一个最大的差异在于央企的投资受到了较大的约束,所以这也会对相关企业的投资策略形成较大的影响。”严跃进分析认为。

  根据克而瑞2015年的销售排行榜,中海地产、保利地产、碧桂园3家公司都在1400亿~1500亿元的范围内,同处于业内第二梯队。然而2016年,当碧桂园规模突破3000亿时,保利和中海为首的地产央企规模则保持在2000亿元左右。

  事实上,相对民企来讲,央企在拿地和融资方面有着天然优势,但民企的优势则在于,能采取更为灵活的合伙人机制,将部分利润出让给员工从而激发员工积极性。这种营销方式已经被碧桂园、万科等房企证明为有效的营销刺激手段。但是,这一举措短期内很难在央企内实行。

  因此,对央企来讲,重组业务链条,整合形成“巨无霸”,依靠规模来抗衡将成为其争夺市场的重要砝码。从目前来看,中小规模地产央企要想继续稳当地活下去,要么想方设法向更大规模冲刺,要么走差异化路线,尽快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品牌。

  同时,周济也表示,央企是“共和国的长子”,并不能总是以市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同样还需要承担社会责任,要服从政策导向,从大局出发。不但要关注经济效益方面的问题,同时还要更多兼顾社会效益。

  严跃进则指出:总体上说,央企本身也建立了庞大的地产业务,合并固然能够促进行业集中度的提高,但操作过程中肯定有一定难度。因此,无论是“强强联合”还是“强弱合并”,央企更多是在寻找适合自己的生存之道。

 
家园快报 楼市行情 政策关注 购房理财
.
2020年安徽省房地产高品质发展论坛 暨三棵树
2020第七届中国·安徽建筑行业供需对接交流
中环控股“登陆”香港主板 股价气势如虹涨逾
合肥出台新办法规范物业收费
安徽明年计划改造1000个老旧小区
首届安徽省房地产行业毅行比赛圆满结束
首届安徽省房地产行业室内篮球赛圆满落幕
首届安徽省房地产行业羽毛球赛圆满落幕
安徽省房地产商会联合克而瑞权威发布安徽省
安徽省房地产商会第三次会员大会暨十周年盛
房企近4年最严峻的生存大考:融资额创新低
土地市场陷“保钱袋”与“防库存”两难
“房闹”考验开发商、业主契约精神
楼市一夜入秋二线城市打折促销增多:合肥楼
当巨头只求活下去 悲观情绪浸染地产业
合肥装修备案调整!物价局曝光最新定价方式
40年见证 合肥市城乡居民住房变化
6月70城房价总体平稳 央地联动楼市调控持续
合肥:“组合拳”整治地产市场违法违规行为
安徽:前4月商品房销售和新开工面积增速“
房地产税试点加快,专家建议深圳杭州海南先
合肥回应购房“刚需35岁限制”:必要时进一步
官方发布!合肥新建商品房摇号细则出台!
合肥楼市新政落地——二手房限购区域确定、
4月15日正式实施!合肥商品房交付全面推行“
农业农村部:严禁城里人利用农村宅基地建别
深圳:离婚房产给无资格一方,3年内不能买房
因城施策,杭州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
城市群内落户资格互认来了!这两个城市先下
合肥非住宅改租赁新规 9月起实施 可改民用水
如何判断购房的最佳时机
买房什么时机最合适? 开盘当天往往最优惠
买家办房贷遭遇霸王条款 提前还贷要付3%违约
购房指南之冬季买房:冬季购房的七大好处
80后年轻人月光族应该如何置业买房
购房贷款提前还清后还需要办理哪些手续?
二手房装修的十大技巧 打造省钱温馨好家居
年底提前还贷要灵活掌握 享受七折利率别太急
买房前后多担忧 购房小贴士教您如何避免吃亏
降息后1月份房贷不降反升 可向银行索取月供
↑ 图片新闻
↑ 热点新闻
·恶意竞标、强揽工程等问题突出 住建部要求:
·正在建设的合肥五大重点片区 每一片都值得期
·广州、合肥、宁波、东莞、南通5城政府负责人
·住建部:保持房地产调控定力 着力解决新市民
·报告称房地产行业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过渡
·调控风暴不停 中国炒房客迎来四大“坏消息”
·合肥市今年住宅用地集中出让 供应量不得低于
·楼市去化艰难 南昌市政府出手“自救”
·严查资金违规流入楼市 监管风暴扩至“新一线
·主管部门督导沪深楼市,“房住不炒”定位进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01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