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冲刺月”,全国土地供应明显放量,然却有多个城市相继发生流拍现象,最“冷”的地块甚至遭遇第三度流拍。业内解读,愈来愈严苛的出让条件和较大的回款压力,导致房企在年前的拿地意愿普遍减弱,土拍市场相对低迷。
据不完全统计,近一月来,国内有不少于10宗地块接连流拍,面临“无人问津”的尴尬处境。
继苏州、合肥于11月末分别流拍两宗土地后,芜湖近日被爆两宗地块因报名企业不足三家而流拍,另一宗地块亦受到影响延期拍卖。12月12日,长沙出让三宗土地,遭遇流拍。12月14日,成都蒲江两宗优质地块,因故终止拍卖。12月18日,嘉兴嘉善一宗商住用地,因最高报价未达保留价而流拍。12月19日,广州从化火界一宗商住地块,遭遇本年度第三次流拍……
一定程度上,这也是2017年整体土地市场的写照。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2月5日,2017年下半年一二线城市住宅土地流标已达到44宗,其中,北京出现一宗,广州出现2宗。合计数据相比2016年同期上涨4成。
记者留意到,流拍地块中商住地占较大比重,这与今年力度空前的商住调控政策不无关系。“过去商业用地拍卖之所以火热,在于政策层面比较宽松,所以房企会积极获取此类用地。”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总监严跃进认为,“但现在商住项目整顿以后,商业用地的开发面临诸多变数,使得此类用地面临较大的运营风险。”
当前土地的退烧,与近年来去杠杆、抑制地王炒作等政策环境密切相关。面对自持、限价、配建多属性产品等附加条件,房企拿地时愈发偏向理性和慎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