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2006年5月24日,合肥市包河区大圩乡的两个农民将油菜秸秆搬到路边等待收购。合肥市当年设立了16个禁烧区,空气质量良好。新华社记者 李健 摄
新华网合肥6月3日电(记者 汤阳)眼下正值油菜子收获季节,记者在安徽省合肥市的一些油菜产区采访时看到,通过秸秆还田、打捆利用等方式,以往令人头痛的秸秆焚烧问题已经得到有效解决。
地处合肥市上风口的大圩镇,今年的油菜种植面积有一万多亩。当地农技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以目前平均一亩地生产150公斤秸秆计算,这一万多亩地将产出150多万公斤秸秆,如果对这些秸秆仍旧采用焚烧的方式处理,不但污染环境,而且会影响附近机场的飞行安全。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将秸秆变废为宝,当地政府一方面积极与相关企业和科研院所联系,探索秸秆综合利用的方法,通过制造板材、深犁还田等方式消化闲置的秸秆资源;另一方面,他们按照合肥市公布的统一标准,对农民利用秸秆给予经济补偿,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当地农民徐文炎告诉记者,以前大家都觉得秸秆没什么用处,油菜杆基本都是在田里一烧了之。通过政府宣传,他们知道了秸秆也是一种资源,而且利用秸秆还能得到经济收益,村民们的热情被激发出来了。
在这些措施的综合作用下,曾经让人深感头痛的秸秆焚烧现象在大圩镇基本绝迹。大圩镇农技站站长陆厚珍说,通过秸秆还田、打捆利用等,今年当地的油菜杆大部分得到了有效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