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春节黄金周已经结束。2月22日,年后上班的第一天,记者从省住建厅获悉,我省城市建设的主要工作已基本敲定。今年,全省计划改造棚户区含“城中村”28万余套,年内完成50个城市黑臭水体项目治理,新增、改造提升园林绿化面积6000万平方米,基本形成全省城市绿道框架。
排涝 年底全省10%的城市建成区成“海绵”
今年,安徽省将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在老城区,结合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整治、地下老旧管网改造等,推广透水建材铺装,建设雨水花园、储水池塘、湿地公园、下沉式绿地等设施,实现城市水体的自然循环和有效利用。到2018年底,实现全省累计10%的城市建成区面积(约200平方公里)达到海绵城市的目标。
今年,我省将实施城市排水防涝三年行动第二个年度计划。全省计划实施排水防涝设施项目183项,总投资249.6亿元。其中,排水管渠工程1550公里,排涝能力1063.4立方米/秒,雨洪行泄通道387.2公里,雨水调蓄52.2万立方米,雨水渗透和利用工程89平方公里。
棚改计划改造棚户区含“城中村”28万余套
在推进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方面,今年,我省将着力提高城市路网密度,提高通达性,实施城市道路畅通工程,制定细化方案,打通“断头路”;加强快速公交和轨道交通建设;加快城市停车设施规划建设。从实际出发,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成廊体100公里。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我省将启动“无违建示范县(区)、街道(乡镇)”创建工作。2018年,全省计划治理违法建设356.31万平方米,治理违法用地约12862.26亩;改造棚户区包括“城中村”28.18万套;整治改造老旧小区449个、18.63万户。
治水年内完成50个城市黑臭水体项目治理
近年来,我省全力推进城镇黑臭水体治理,成效显著。今年,我省将力争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年内完成50个,累计消除全省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八成以上。同时,组织开展县(市)城市黑臭水体排查治理,建立相关信息系统,制定治理方案,开展项目前期工作。
今年,我省计划新开工(改造)生活污水处理厂10座、续建11座,建成生活污水处理厂14座;新建、续建8座污泥处理处置工程及4座中水回用工程。新增污水处理能力39.5万吨/日,新建污水配套管网900公里。全面完成新安江流域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启动长江流域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
添绿全省城市绿道框架今年基本形成
今年,我省将建设一批园林绿化精品示范工程。着力提升城镇园林绿化品质,新增、改造提升园林绿化面积6000万平方米。今年,设区城市至少建成3个以上综合性示范公园、10条以上园林绿化示范路,县(市)至少建成1个以上综合性示范公园、5条以上园林绿化示范路。
此外,我省还将支持亳州、阜阳、明光、萧县、临泉等市(县)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园林县城。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我省将加快城市绿道步道互联互通,新增城市绿道600公里以上,全省城市绿道框架基本形成,构建较为完整的万里绿道网。
供水年底前完成31个备用水源工程建设
在城镇公共供水方面,今年,我省将加大管网改造力度,积极开展城镇供水管网分区计量管理试点。同时,加快备用水源建设,加快推进庐江、砀山、五河等18个县在建备用水源项目建设;推进寿县、凤阳等13个县备用水源项目前期工作进度,力争上半年能开工,确保在2018年底前,完成备用水源工程建设。
在城市节水方面,今年,我省要积极推行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新建公共建筑,配套建设中水回用设施,提高中水利用率。同时,积极推行低影响开发模式,建设渗、滞、蓄、净、用、排相结合的雨水收集、利用设施。另外,指导宿州、宣城、蚌埠等城市争创国家节水型城市,全力推动淮北、亳州、淮南、阜阳等缺水型城市创建节水型城市。
管理全面完成省级风景名胜区 总规编制
我省风景名胜区众多,今年,我省将全面完成省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一方面,争取齐云山、巢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获批实施;龙川、齐山-平天湖风景区总体规划完成编制,以及琅琊山、九华山、太极洞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完成修编上报,天柱山和花亭湖风景名胜区的详细规划获住建部批准实施。
另一方面,我省还将加大风景名胜区规划实施和资源保护情况的巡察力度,完成11处省级风景名胜区规划实施和资源保护工作的执法检查整改复查工作;开展风景名胜区规划实施和资源保护评估,利用遥感技术辅助风景名胜区规划督察试点;发布风景名胜区规划实施和资源保护状况年度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