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之间的“抢人大战”越来越激烈,各种优惠和补贴政策比拼,一些三四线城市也跟风加入其中,让这场抢人大战开始走偏。
最早发起抢人的城市主要是所谓的“新一线城市”。随着一线城市房价越来越高,生活成本大增,吸引力下降,尤其是北京、上海等地陆续推出控制人口政策之后,不管是存量人才资源还是增量的大学毕业生,都有流向其他城市的压力,在这个时候,新一线城市希望通过一些优惠政策,借机吸收这些一线城市流失的人才,为本地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人才储备。
但是,这场抢人运动很快发生了质变,一些城市以落户、购房资格以及购房优惠等条件吸引人,实际上是与楼市去库存挂钩。甚至某些城市大学生购房可以打折优惠。“抢人”变成了“抢客户”,这对当地居民是十分不公平的。为什么有些人为这个城市服务了很久得不到照顾,而一些人仅仅因为文凭就可以落户并享受购房优惠。如果说,新一线城市承接了很多传统产业转移以及形成了一些新业态新技术,需要高端人才,那还能说得过去,但是,非常多的城市在发展思路上不清晰,定位模糊,产业转型不明显,那么,其积极吸引人才就属于本末倒置了。
中国进入新时代之后,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任务很重,为此,中国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鼓励各地政府、所有企业投身于创新事业。这意味着,包括政府与企业在内的整个中国,都将迈入经济转型的浪潮。
在转型期,经济增长的动力不再是政府主导的投资或者地产业,传统制造业也面临技术升级压力。除了一线城市之外,几乎所有城市都处于同一个起跑线上。各地政府如果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自身的先天优势,对未来的新产业发展有一个清晰的蓝图,并高效地执行下去,那么,它就能够在新的发展模式周期内领先和超越。
因此,现在中国正处于城市竞争与分化的大时代,城市过去的发展主要是基于行政权力进行资源分配,现在则要通过产业与市场竞争。这意味着中国城市将逐渐发生分化,有的可能后来居上,有的可能掉队。这完全取决于这个城市的管理者和市民,能否淘汰旧经济,拥抱新经济与新产业。
这是一个大时代,与改革开放初期类似,一个地区或城市能否在新起跑线上赛出好成绩,首先取决于地方官员能否将新发展理念内化于心,在工作中积极贯彻和落实。其次,需要了解世界产业与技术发展趋势,对本地经济发展在新时代有一个清晰的定位。这样才能形成方向、路线,发展才有目标。
现在一些城市,发展思路不清,定位缺失,也参与抢人才,完全是“人云亦云”。首先,各个城市要优先解决存量问题,比如国企改革、地方债务过重等,以及增强公共服务,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求。这是新时代中国城市最紧迫也是最基本的工作。在这个基础上,要根据自身优势,在增量上下功夫,通过体制性创新,推动新经济的发展以及本地传统产业的升级。尤其是要警惕过度追逐“新意”,过于浮躁和从众,忽略对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
比如,中国很多城市具有独特的旅游资源,但它们的旅游业却一直不温不火,资源优势没有发挥出来。这是因为旅游业本质上是服务业,如果服务质量上不去,交通、住宿、餐饮以及门票都会不尽如人意,那就可能为追求短期收益而频繁宰客,景区环境不好,旅客体验很差,那么,再好的旅游资源也不会形成良性循环的繁荣的旅游经济。
再比如,中国未来的竞争不仅仅在于城市,更在于城市群的竞争,如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山东半岛、中原经济区、成渝经济区等,这些城市群能否协调合作、强化分工,对实现整体突围很重要。那么,位于这些城市群中的各个城市,是否认清并接受自身的恰当定位,并受益于城市群有机统一的发展,是对当地政府的一种考验。
总之,在城市竞争与分化的大时代来临之后,“抢人才”并不是关键的措施,更不能异化成“炒楼市”,否则,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极为不利。最重要的是对城市自身优势和劣势的充分认识,尽快消除存量问题,给出一个清晰的发展定位。在这个基础上,吸引目标产业。当更多的企业涌现后,人才才有落地的平台。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人抢到了,却没有合适的岗位发挥自身的优势,反而是浪费人才,扭曲了资源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