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不到合肥市1%的土地,创造了该市近30%的工业产值和15%的GDP;17岁的合肥经开区创造了开发区奇迹,跃升成为中西部地区国家级开发区的第一梯队。是什么使经开区从全国众多开发区中突围,走出自己的路子?经开区人回答,作为我省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排头兵,转型发展、创新升级这两个关键词始终贯穿经开区17年的发展过程。
以1%土地贡献15%GDP
在经历了“一年内连一个像样的项目也没有引进”的阵痛,诞生于合肥市区西南部“岗冲之地”的经开区,通过不懈努力,甩掉当时安徽承接产业转移优势并不明显的劣势,吸引国内外大企业纷至沓来。如今,经开区已形成家电电子、装备制造、汽车、日用化工及食品加工等五大产业集群。
从“招商引资”到“招商选资”,经开区注重主动承接、选择式承接产业和项目,抢滩新能源、新材料、微电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熔安动力船用柴油机项目、捷敏电子、杰事杰新材料、友达液晶模组等一批现代产业,提升了经开区的产业层次;全国重要的家电制造基地、安徽汽车工业基地、船用低速柴油机和装备制造业生产基地三大基地在经开区雏形初现。
在这片热土上,开发区创下了以不到全市1%的土地,创造了全市近30%的工业产值和15%的GDP的发展奇迹。到2015年,经开区工业产值将有望达到3500亿元,全力打造2个千亿级产业和4个五百亿级产业。
位列中西部开发区榜首
从制造到创造,经开区注重在推进自主创新中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开区重视引进“种子”企业,发展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体量大的产业项目作为促进自主创新的载体。
2009年,经开区全年共兑现企业技改扶持资金10.6亿元,支持佳通、江汽、合力、应流等重点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提升竞争力;积极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该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59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1家。全年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产值545.7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68.1%。
2009年,首届“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开发区”评选活动中,经开区名列中国最具潜力十强开发区第五位,在中西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名列榜首。在商务部对国家级开发区投资环境综合评价中,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连续多年在中西部开发区中蝉联第一,居56个国家级开发区前列,被誉为“中西部最佳投资福地”。 (张和允、祖春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