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学区房日渐火热 购房者须谨慎勿盲目追求 |
作者:star 文章来源:安徽商报 更新时间:2010-6-10 8:57:45 |
|
近期,随着合肥市中小学学区调整方案的公布,学区划分又再次牵动了学生家长的心。与此同时,“学区房”作为一种独特的房产现象,又开始成为家长们关注的话题。
现象:学区房火热,房产商争相热炒
2007年以前,合肥市的学区房大都只是在老城区“小打小闹”,而07年以后,随着合肥一中、四十六中、师范附小迁入滨湖新区,以及合肥市配套33所中小学、多所名校开办分校等一系列学校建设方面的新举措的实施,合肥“学区房”又开始重新成为各个相关方面的关注焦点。
让孩子上个好学校是每一个家长的愿望,家长们望子成龙的心愿成为推动“学区房”热点的背后力量。家住蜀山区的胡先生告诉记者,他和妻子都在北二环路附近上班,但是两年前为了让孩子能够就读五十中,他们购买了五十中附近的学区房,虽然房价比原先住的老城区房子贵很多,但是他们觉得能让孩子进入名校就读,多花点钱也值得。
家长们的这种心理一定程度上也助推了房产商们的“炒作”行为,他们纷纷打出“学区房”招牌宣传自己的楼盘。记者走访了省城多家楼盘,大溪地、华地学府名都等楼盘纷纷打出“某名校进驻小区”的招牌,龙源丽景的广告语中也有“名校旁最后的多层”的字眼,滨湖的书香门第更是将教育资源放在楼盘名称中宣传。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房产商们抢占教育资源的方式有多种:开发商有的在自己小区内建立学校,有的将楼盘就近建在名校附近,享受名校辐射的优势,有的就是由房产商出资兴建学校硬件设施,名校配师资和管理。相关人士分析称,这些方式都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与名校沾上关系,吸引购房者来购买。
背后:教育不公平仍然存在
家住省城新站区的市民王女士告诉记者,她一直对女儿心存愧疚。她说,06年女儿即将要上小学的时候,因为当时的家庭经济不好,他们没能买到重点小学附近的学区房,选择就近在距家不远处的六十三中附小就读。现在看到邻居家的孩子能到重点小学就读,她就责怪自己。她说,政府的学区划分政策应该为他们这些经济能力薄弱的市民考虑。
划分学区本来是政府调整教育资源分配的一种手段,以期达到各区域教育资源相对公平的目的。然而,市场通过价格机制配置优质教育资源,使教育资源分配变得不公平。
“择校”风盛行时,“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不公平”成为众矢之的。而学区划分一时间似乎解决了教育不公的问题。通过学区的划分,学生都能就近就读名校或者重点学校。而事实上,学区划分能在多大程度上解决教育不公,仍然是个问题。
学区房政策的本质是把教育资源和商品住房挂钩。这种捆绑式流通在提高优质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也考验着不同家庭钱袋的深度。学区房的价格让穷人“望楼兴叹”,选择权利受限,而富人则利用自己的经济优势购买学区房并享受相对优质的教育资源。这种选择机会的不平等导致享用的不平等,造成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从“择校”到“择房”,看似是教育资源的公平化扩大了,事实上,只是从一种不公平转移到另外一种而已。买不起学区房就享受不到优质的教育资源的现象,其实是一种变相的教育不公平。
提醒:购买学区房须辨别
在学区房日渐成为抢手货时,专家提醒,购买学区房应该谨慎,切莫盲目追求。
合肥市包河区教育局教育科杨科长介绍,购房者如果想买学区房,在购买之前应先到当地教育部门了解清楚,是否为所想的学区房。每个学区并非一成不变,几乎每年都会有调整,今年这个地方属于该学区,明年有可能就属于另外一个学区,家长购房时要看清楚,免得买了房子后才发觉“上当”。
另外,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一些楼盘在打着某重点学校的学区房的口号时,对学校是否为其宣称的重点学校教育班底含糊其辞,购房者应该问清楚,并到相关部门查访清楚之后再做决定。
相关人士指出,购房者在购买学区房时,还应对住宅附近进行调查,看是否具备有利于孩子学习、成长的环境。如果学区房周围环境嘈杂,或者存在安全隐患,那么这样的学区房就不要购买。 (张柳)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