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衡量人的解放?直观笼统的说法是“人尽其才”。
最近有些城市为“抢人”提供一些很优惠的条件。“抢人”的好处是什么?首先能扩大供需。每个人都有一双手,人多手多,供给就多。每个人也有一张口,人多口多,需求也多。那么“抢人”会同时扩大供需,一个地方的增长会更快。不过,也许不少“抢人”的地方政府最迫切的考虑是通过“抢人”稳住甚至提升本地房地产市场的需求。此外,从全国角度看,客观上讲,“抢人”大战还会起到稳定甚至提高城镇化率的效果。
但是“抢人”的好处我觉得也不能高估。城市发展,解放人比“抢人”更重要。
那么如何衡量人的解放?直观笼统的说法是“人尽其才”。仔细思考一下什么是人尽其才?可能需要从人的能力差异出发,来界定什么是人尽其才。人和人的能力是有差别的,达到什么样的状态才算是人尽其才呢?我觉得应该是这样:潜在的企业家和创新者能够充分地成长起来,像熊彼特强调的那样,他们一代接一代不断拓展人类知识边界。而其他的不具有企业家和创新才能的、只具有作为普通劳动者才能的人,则在给定的知识边界下按照斯密所强调的逻辑:深化分工,凭借熟能生巧的效应,把既有的知识边界所容纳的全部生产率潜力充分释放出来。两者当中激发企业家才能和创新精神是难点。
那么,怎样让企业家和创新者多起来呢?我觉得首先就是不要把一代一代新生人口中的天才和潜在的企业家扼杀在摇篮里。这一点要求有鼓励创新、包容失败的教育和文化理念。
解放人的第二条是,在天才不被湮灭的前提下,让每个人都有上场竞赛的积极性,最主要的是要保障产权。
第三个条件是,要让人们在赛跑的过程中可以变换跑道,不能说有的人独占有利的跑道,有的人只能在不利的跑道上跑。这意味着要打破垄断,提高社会的流动性,要让人们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去试错,去发现自己到底有多大的才能。任正非如果一直呆在贵州,那就没有华为;马云如果一直当教师,不能辞职,世界上就少了阿里巴巴。
当然创业也会有失败者。这就涉及到第四个条件,即社会保障水平。创业、创新、冒险,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败。整体的预期收益取决于四个因素,成功的概率、成功的预期收益,以及失败的概率和失败的预期收益。失败的预期收益是什么?就是一个社会提供的社会保障水平。社会保障越高,人们就越不怕失败,就敢于出来试错。当然,社保水平也不能过度超前于所处发展阶段的财力;也要精心设计政策,防止“养懒汉”。
解放人的第五个条件是尽可能缩小起跑线的差距。皮克迪的《21世纪资本论》指出,今天的收入差距可能重回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那样大的水平,代际之间很难流动。这就意味着人们的起跑线会有巨大的差距。那些出生在穷人家的具有企业家和创新者潜能的人,可能根本没有任何机会施展才能,甚至根本没有机会去发现他们到底是否具有这样的才能。怎么才能让子辈中所有的天才踏上竞技场呢?就需要代际之间的再分配政策加以调整,虽然不能做到所有子辈的人站在同样起跑线上,至少不至于差距过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