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月,合肥拉开了以道路交通建设等为重点的“大建设”序幕,掀起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高潮。截至2009年底,全市开工建设了“大建设”工程共九大类1054项。
截至2009年底,已完工801项、在建253项,工程总投资986.33亿元,完成投资606.77亿元。是“九五”、“十五”时期城建投资的3.75倍,完成了过去60多年也没有完成的路桥等基础设施、民生设施的建设工程量……回顾促成“大建设”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2005年7月初,一场震惊国内的城市管理战役在合肥打响——“大拆违”!在两年不到的时间里,提前拆除了超过1200万平方米制约城市发展的“毒瘤”,为合肥后来的“大建设”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特别是它打造出一把合肥进入滨湖时代所需的思想观念的钥匙,城市建设开始步入跨越式发展阶段。
“大拆违”后,合肥市委、市政府开始思索合肥城市战略的突破。2005年9月,合肥首次提出建设“滨湖新区”的设想和“141战略”蓝图。
2006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141战略”重头戏——197平方公里的滨湖新区概念性规划及核心区城市设计方案征集公告正式全球招标,预示着合肥市打造滨湖新区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不久,市规划局便发动国内外专家完成了滨湖新区的概念规划和总体规划方案设计;从2006年11月5日滨湖新区启动区建设开始……
金寨路高架挺起了合肥崛起的“脊梁”,东高架、西高架、南北高架紧随其后不甘示弱;徽州大道、蒙城北路、金寨路南延、长江路、“畅通一环”打造、轨道交通1号线试验段开建、新桥机场建设、合肥站改造,重新塑造合肥交通格局;水环境治理、会展场馆建设、公益房建设快马加鞭……一项项刷新合肥城市建设历史纪录的工程在合肥次第开花结果。
滨湖战略见证了崛起的合肥,“滨湖时代”正在实现合肥千百年通江达海的梦想!
【高架建设篇】
进入立体时代
当前,在合肥版图的东部、西部和南部区域,裕溪路高架、西高架和南北高架建设同时推进、遥相呼应。有专业人士感叹:三高架同步建设,如此宏大的建设场景,在合肥建设史上绝无仅有,在国内城建史上也非常罕见。三高架建成,将与金寨路高架一道组成合肥4大高架,标志着合肥交通开始进入立体时代。
西高架十月“率先放行”
“今年10月1日,西高架将完全具备放行条件。”合肥市重点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该高架桥通车,对于改善合肥西部城区交通意义重大。
长江西路高架起点为五里墩立交匝道落地点,终点为市委党校,全长6.39公里,规划道路红线宽60米。全线共设平行式上匝道6条,平行式下匝道5条,立交范围设垂直式下匝道1条,2条左转匝道。进出口平均间距1.5公里。计划2010年7月10日左右完成西二环下穿桥施工,2010年10月1日前完成长江西路高架桥工程建设。
东高架有望明年上半年通车
合肥市重点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如果一切顺利,裕溪路高架最早有望在明年三四月份竣工通车。届时,不仅能打通城市东西向大动脉,而且也将大大缓解市区的交通压力。市民从合肥市市委党校上西高架,经五里墩立交桥、畅通一环,上裕溪路高架到大兴镇,整个东西向道路无红灯,将彻底打通合肥市整个东西方向的交通主动脉。
南北高架计划明年春节通车
南北高架一号线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施工。
记者来到南北高架施工现场,看见大部分路段的高架“骨架”已经成形,作为工程重要节点之一的南二环下穿桥也初具雏形。记者从合肥市重点局了解到,南北高架争取明年春节期间完工。而南二环下穿马鞍山路桥节点预计7月10日东西向放行;南一环下穿部分预计7月初全面开工。
据悉,南北高架一号线工程包含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南北高架一号线,北起环城水系桥,南至龙川路,长6.5公里,包括芜湖路、南一环路和水阳江路三座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第二部分为南一环路畅通工程I标段,西起宣城路,东至滨河路,长1.3公里。
·赵登岩·
【轨道交通篇】
梦想渐行渐近
按照计划,合肥轨道交通1号线的试验段将和整个1号线一起,于2014年底开通运营。届时,合肥市民将迎来一个崭新的轨道交通时代。而同时,合肥也迈入一个地上有高架地下有轻轨,三位一体的立体化交通新时代。
试验段全面开建
据了解,2009年8月开工建设的合肥轨道交通1号线试验段,选址于滨湖新区锦绣大道站(含)至云谷路站(不含),工程为四站四区间土建工程,全部为地下线路。车站设计为地下负一层侧式站,区间覆土满足主要市政管线通过要求,车站及区间均采用明挖法施工,总投资约6.9亿元。
而轨道交通1号线全长约28.99千米,全部为地下线。全线共设车站25座,全部为地下车站,工程总投资约133.98亿元。该线一期工程将从合肥站至徽州大道站,线路长约24.65千米,共设车站22座,新建滨湖车辆段一座,骆岗停车场一座,大东门控制中心一座。据悉,本工程预计在2014年底开通运营。
2号线争取明年开工
根据规划,在2009~2016年的近期建设阶段,合肥市将建设轨道交通1号线和2号线,形成“十”字形的基本骨架。
据了解,近期建设的1号线将成为一条南北方向的骨干线,连接合肥火车站地区、老城区、新合肥站枢纽地区、滨湖新区。2号线将成为一条东西方向的骨干线,西起西门换乘中心,东至大兴镇政府,贯通中心城区,连接老城区、高新区、科学城,争取2011年开工,预计2016年底开通运营。
远期规划更“诱人”
在2016~2020年远期规划建设发展阶段,将建设3、4号线,与1、2号线共同形成以主城区为中心向外围组团放射的基本骨架网络;在2020~2025年的建设完善阶段,将在前一阶段形成的城市轨道交通骨架网络的基础上,建设5号线、6号线和远景7号线,在中心城区范围内形成完善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
合肥轨道交通的建设,将进一步提升市民出行的便捷度,使合肥城市交通真正迈入高速、快捷时代。 ·赵登岩·
【铁路篇】
一座枢纽城崛起
合肥正昂首跨向现代化滨湖大城市,以开放之姿迎接新时代的巨变。
高铁奔驰,连接四方。东有合宁线连接南京、上海,西有合武线通往武汉、成都,未来向北经合蚌专线接京沪高铁,南向通过京福客运专线连通赣、闽。合宁、合武高铁已开通运营,合肥到南京仅需45分钟,到上海、武汉只需2个多小时,合肥由此驶入高铁时代。
有人列出合肥的动车建设图,未来的合肥,将有9大快速动车通道通向全国各地。2010年7月,合肥-南京-上海,全程2小时;2011年底,合肥-南京-杭州,全程2小时;2011年,合肥-武汉-重庆-成都,全程8小时。2014年,合肥-武汉-长沙-广州-香港,全程5个半小时;2011年底,合肥-蚌埠-北京-哈尔滨,全程8小时;2014年,合肥-福州-厦门,全程4小时;2015年前,合肥-商丘-郑州-西安-兰州,全程6小时;2015年前,合肥-黄山-杭州,全程2小时;2015年前,合肥-安庆-南昌-昆明,全程8小时。
1小时到南京,2小时到武汉,3小时到上海,4小时到北京……“1234”高速铁路网正在逐渐架构,到今年7月,沪宁城际铁路正式运行后,合肥至上海的距离将缩至2小时,未来到杭州也只需2小时。2012年,合肥将可以3小时到北京,2014年更是3小时可至福州,继合宁、合武这条东西向的主通道之外,南北向的大动脉正逐渐形成,合肥凭“追风速度”跨入“高铁时代”。
目前合宁、合武横穿合肥,合肥连接起全国六条重要干线,其中南北向三条:京沪、京九、京广;东西向三条:沪汉蓉、宁西、华东二通道,合肥坐镇铁路枢纽,辐射至四面八方。
在经历2009年的划时代发展之后,“十一五”收官之年更是迎来一波波建设潮,火车站改造、北货场新建、高铁站、南环线、合蚌高铁等工程全面启动,合福铁路、商杭铁路安徽段、合庐铜铁路也于今年开建。到2015年,我省不仅市市通动车,而且由合肥奔向外省的动车也将实现更为便利的“几小时交通圈”。
安徽省计划在2015年,实现省内市市通高速铁路的目标,每日从合肥始发的动车将达到25趟以上,合肥铁路不仅在中部,甚至放眼全国铁路网,都可称为主动脉。
合肥一直都是交通比较发达的城市,“高铁时代”带来的新机遇,使合肥在全国的交通枢纽地位更加凸显。
·苏晓琼·
【水路篇】
圆“通江达海”梦
《史记》中说: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鲍、木输会也。一语道出合肥千百年前水运之繁华。汉代的合肥,作为全国重要的水路交通枢纽,已经是极为繁荣的交通要地。
今日合肥的大发展,水运再度承接起现代化滨湖大城市通江达海的梦想。合肥港正紧抓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再现往日水运辉煌。
合肥水运史上规模最大项目——合肥港综合码头即将试运行、派河综合治理以及合裕航道的疏浚工程建设,千吨巨轮年底就可以畅行派河上,合肥港也第一次有了自己的集装箱码头,加紧建设通江达海的黄金水道和江淮内河航运中心。
合肥港现有航道总里程326.1公里、码头113个泊位,分布在南淝河、派河、店埠河上。如今,合肥港已被规划为全国28个内河主要港口之一,在区域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作用和全国港口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规划五大港区,合肥港发展蓝图呈现在世人眼前。即规划设置南淝河港区、派河、店埠河、杭埠河(丰乐河)及临湖港区。五大港区中,南淝河港区、派河港区是规划期内重点建设发展的港区。
穿云破水,扬帆起航,合肥港正按年吞吐货物2600万吨、客流100万人次规划建设。通江达海,是合肥从环城时代跨入滨湖时代的历史性抉择。合肥港作为江淮地区的主要港口,是合肥及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交通依托和平台,是合肥地区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际集装箱运输的喂给港,是大宗物流首选之地。 ·苏晓琼·
【公路建设篇】
高速“一环六射”
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合宁、合徐、合巢芜、合界、合六叶、合淮阜六条高速公路在此交汇,全长105公里的绕城高速全线贯通,高速路网形成“一环六射”格局。
位于合肥市西北部的新桥国际机场高速公路正在建设,2012年,合肥新桥国际机场与城区的顺畅主通道将建成通车。从新桥国际机场出来走高速经长江西路上高架桥,20多分钟就可到达合肥市区。构建起合肥城市立体化交通,强化合肥市作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核心城市的纽带和引擎功能。
高速公路在建设,出城口道路也发展得如火如荼。合店路和合白路都将于今年开建,合淮路也在进行前期工作,周边至主城区“一刻钟交通圈”的梦想越来越近。合肥的7大出城口道路,除了已经建成的合安、合六和合马路一期之外,北向出城口道路合水路已经展现新貌,建成后双墩至市区的距离更近;东向出城口道路合店路二期将于7月开工,将联系起合肥中心城区与东部组团以及东向交通,更是合肥连接南京通往长三角的战略通道,建成后市民乘车从肥东到合肥市区,将由原先的1个小时缩短至15分钟。 ·苏晓琼·
【新机场建设篇】
打响“攻坚战”
6月15日,合肥新桥机场航站楼工程在完成最后一节钢结构合龙后,如期实现主体结构封顶。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一座由钢架“编织”成的建筑物,逶迤延伸望不到尽头,场面蔚为壮观。至此,一个高规格的国际化空港距合肥市民越来越近。
2012年上半年试飞
据了解,航站楼主结构的完成,标志着整个新桥机场建设全面提速,进入攻坚阶段。目前,新桥机场航站区、飞行区、主进场路等施工区,共有12支施工队伍、600余台套机械车辆、近3000人正在紧张施工。
建成后的新桥机场航站楼分为地上三层。其中,一层是迎客大厅、行李提取厅和设备用房,二层是离港厅、候机厅,一层夹层为到港通廊。航站楼共设站坪机位27个,其中19个近机位、8个远机位,投入使用后,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1100万人次,高峰时段4030人次/小时的要求。
今年3月14日,新桥机场飞行区正式全面开工,整个飞行区工程计划2011年下半年全部结束,有望于2012年上半年迎来试飞。
助推航空运力冲天
根据规划,新桥机场将分期建设。近期到2015年,设计年客货吞吐量将分别达到540万人次和7.6万吨;远期到2035年,年客货吞吐量将分别达到2300万人次和40万吨。本期到2015年的建设规模为:飞行区技术等级指标为4E,建设一条长3400米、宽45米的跑道和一条平行滑行道,项目总投资概算38.37亿元。建成后,新桥国际机场将成为继北京首都、上海虹桥、上海浦东、广州白云、深圳宝安、厦门高崎等机场之后,具备国内目前最高飞行区等级的4E级机场,可供世界上所有投入商务运营的飞机起降。
合肥新桥国际机场的建设顺应合肥乃至安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事关全省改革开放、加速崛起的大局,充分发挥我省区位和资源优势,提升我省在中部地区乃至全国的交通地位,加强与兄弟省市区的横向经济联系与合作,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将产生有力推动。
机场高速已开建
作为重要配套工程,新桥机场高速路也于今年3月底开建。该高速公路位于合肥市西北部,是在建的合肥新桥国际机场与城区顺畅连通的主要通道,道路全线位于合肥市境内,北接新桥国际机场大门,向东南跨越合六叶高速公路,经黄岗至蜀山区南岗镇,与长江西路平面交叉,终点顺接规划中的方兴大道,全长17.6公里,总概算投资12.09亿元,将于2012年建成通车。建成后,从新桥国际机场出来走高速经长江西路上高架桥,20多分钟就可到达合肥市区。机场高速建成后,将成为合肥市与周边地市通达新桥国际机场的重要通道,也是合肥市区连接合六叶高速公路的便捷通道,将有效提升合肥区域交通枢纽地位,构建起合肥城市立体化交通,强化合肥市作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核心城市的纽带和引擎功能。 ·赵登岩·
图1 : 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效果图
图2 : 高速路网四通八达 李亚朝 摄
图3 : 长江中路车水马龙 斗牛 摄
图4 : 合肥港通江达海 李亚朝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