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辆,这是交警部门统计的合肥目前每天的机动车上牌量。这个数字的背后,是越来越拥挤的合肥地面停车泊位。2000年开始,多层、立体停车库在合肥的出现似乎为缓解停车难提供了一个思路,但从首批多层停车场开放后近10年间,合肥的立体车库却发展缓慢。
【调查·市政多层停车场】现状:
停车“一位难求”
合肥最早的多层和大型停车场要数淮河路、长江中路和原市府广场三个,均建设和开放于2000年左右。其中,淮河路停车场容量160辆,长江中路停车场容量170辆,原市府广场地下停车场容量360辆。
淮河路停车场是位于含山北路与撮造山路交口的一幢多层楼房。记者在现场看到,撮造山路人行道与路牙边,停放着一长溜车,一名工作人员冲着想要进停车场的车摆手,“满了,到其他地方停吧”。淮河路停车场附近还有锦华大厦及百盛广场地上地下停车场,“还是满足不了,经常没车位”,百盛广场地面停车位工作人员说,一到节假日更是头疼。
原市府广场地下停车场在三个停车场里面积最大,能容纳360辆车,南北两边各有一个出入口。 “面积大,价格比周边其他的低,市民都喜欢把车停在这里”,工作人员介绍,尤其是双休日、节假日,经常出现排队等停车位的状况。
问题:
只能维持无暇发展
淮河路、长江中路、原市府广场三个多层、地下停车场的婆家是合肥市社会停车场建设管理办公室,隶属于合肥市市政工程管理处。
“一大堆问题,只能维持现状”,合肥市社会停车场建设管理办公室徐主任说,三个停车场是2001年整建制划到市政管理处。在9年的管理中,三个停车场共同的问题是,电梯老化需要更换及维修;消防系统、监控系统也等待加大投入。不同的烦恼是,淮河路停车场处于人车混行的小路口,车辆流动缓慢,直接降低了停车场的使用率;长江中路停车场的电梯已使用10年,现在需要更新,另外,一年维持运营费用要几十万左右;原市府广场地下停车场地势低,今年合肥三次暴雨停车场都进了水,但所幸车辆和人员无碍。
此外,人力缺乏也是制约停车场发展的瓶颈,三个停车场工作人员共80人,目前只能先保证安全运转,其他的事情想到了也没有人手去做。
【调查·机械立体停车库】现状:
一个车位成本4万
机械立体停车库,你停过吗?一座几层的钢架结构,凭借吊绳、钢板和控制系统,就可以让汽车层叠停放,节省空间。据了解,合肥市第一处机械立体停车库于2003年引进。 7年过去了,这种机械立体停车库却因为成本昂贵而放缓了步入合肥的脚步,据了解,目前合肥只有部分写字楼、酒店、会所配备了这种停车库,但运营者也面对着不少问题。
引进机械立体停车库,合肥市宿州路宏图大厦是先行者。这个停车库有4层,可供20余辆轿车停放。宏图大厦物业管理公司杨经理介绍,这个停车库是2003年开始使用,购买价格为80~90万,平均到每个车位要4万多。 7年间,这个立体车库在有限的空间内为宏图大厦解决了不少停车问题。与宏图大厦相同,黄山大厦、银瑞林大酒店后面的停车场也使用了这种机械立体停车库。
问题:
成本昂贵推广不易
“还是满足不了,只能地面和空间相结合”,三家的负责人说,这种车库的一次性购置成本昂贵,“现在几十辆车的停车库基本上要将近百万,太贵啊。 ”银瑞林大酒店停车场地工作人员说。此外,三家负责人抱怨最多的就是电费损耗大,维修成本高。
环城南路“新月光”的机械立体停车库有两个,去年开始使用,是目前合肥市内规模最大的。因为场地充足,每个都有物流层高,操作人员称总体可供百辆以上车停放。虽如此,新月光场地面临的停车压力还是很大,到周末生意好的时候地面加立体经常很早就停满了车。
【期待】
多发掘“上层空间”
面对日益尖锐的停车难问题,合肥多年来通过不断增设临时停车位来缓解。 2008年底,合肥老城区增设路边临时停车场24处,停车泊位902个;去年7月26日零时起,合肥再次增设临时停车泊位。然而,增设临时停车位也赶不上车辆上牌量。
“大家都买车都开车,再多的停车位也停不下”,市民吴先生说。市民胡先生则认为,地面空间总是有限的,应该多建立体车库,向天空要空间,这样既能节省土地资源,又能有效缓解停车难。
【视点】
立体车库应推广
合肥市政协委员王昕一直关注着合肥市停车难的问题。他认为,合肥老城区停车问题较为突出,特别是城区商业最为繁华之处。而这些地段在早期的建设以及规划中并没有对车位进行要求,造成停车难的局面。他曾提出利用立体停车库缓解停车难问题的建议:采用立体车库中的垂直升降式停车设备,便可以充分缓解停车难、土地与停车位产生矛盾的问题。一套垂直升降式停车设备可在50平方米的土地上利用空间,可停放50辆汽车或者更多的车辆,还可以多套并用,目前上海、杭州等城市已经广泛的开始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