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市金融办初步摸排,全市大约有100多家企业符合上市条件或者具有上市意愿,其中41家已被列入首批省、市后备资源企业。”记者昨天从县区金融工作座谈会上获悉,“十二五”末合肥的上市公司数量力争达到100家,担保业和小额贷款公司也将加快发展。
“洽洽”“鸿路”通过审核
“全市有上市意愿的企业大约60家,其中,41家企业被纳入上市后备资源库,‘排队’等待上市。”昨天,从市政府金融办传来消息,我市在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上取得积极成效,直接融资规模不断加大,上市公司总数已增至23家,其中,洽洽食品、鸿路钢构刚刚通过证监会审核,即将上市。
“十一五”成绩显著
据了解,“十五”末,我市各类直接融资规模87.57亿元。2006年以来,我市已累计新增直接融资630.8亿元,是“十五”末的7.2倍。其中,通过上市公司首发、增发、配股及公司债191亿元,发行企业债券268.9亿元、短期融资券159.9亿元、中期票据11亿元。
“十五”末,合肥上市公司只有14家,但2006年以来,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加,东华科技、合肥城建、科大讯飞、皖新传媒、皖通科技、安科生物、荃银高科等先后在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其中,安科生物更是作为开闸后首批28家企业登陆创业板。
今年7月30日,我市与安徽证监局签署了《促进资本市场建设合作备忘录》,进一步推动合肥市区域性资本市场的建设与发展。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市政府金融办对合肥拟上市企业情况进行摸排结果显示,有上市意愿的企业大约60家,其中,41家企业被纳入上市后备资源库。
财政每年拿出一个亿
“目前,合肥累计拥有各类上市公司23家,发行股票25只,其中,洽洽食品、鸿路钢构刚刚通过证监会审核,即将上市。另外,我市还有5家企业已在安徽证监局辅导备案,辉隆农资、安利合成革正在待审。”市政府金融办负责人介绍说。
市政府金融办负责人介绍说,从2008年开始,合肥市本级财政每年拿出1亿元设立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通过参股、跟投等方式吸引外地资本来肥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