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价40.6个亿,楼面地价(剔除廉租房用地和公用面积后)16240元/平方米"--时隔5天,京城地王再次被刷新,这回中标的又是央企,最后一轮竞价也是在两家"中"字头企业间进行。
相形之下,同场抢地的、那些咱们平日里耳熟能详的房地产大佬,比如万科、SOHO中国等等都选择了"中场"放弃,会后潘石屹还对记者感慨了如下几句:"央企就是厉害,根本不算成本,只管玩命举牌。"
尽管国土部接二连三地发出"土地市场没有骤然升温"、"二线城市还没有出现群起买地"的声明,但发了疯似的地王外带地王背后发了疯似的央企还是刺痛了老百姓的神经:实体经济还没多大暖意、大批中小企业还停在那里、就业率和收入都没上去,只有拿到了大笔国家投资的央企提前恢复了活力,这活力不是用来搞实体经济,而是撒开来炒股、买地。
刺激经济投资统共4万亿,分蛋糕的时候国家把央企、国企、大企业放在了头里,而这些原本就不差钱的企业放在头里的是自己的"利"--借国家的鸡下自己的蛋,生了蛋再孵自己的鸡。
这让人想起一个很经典的比喻:国家说中国经济要走出本轮危机,首先必须靠固定资产投资还有大型国企,国家又说,要让热起来的经济持续热下去,最终必须靠社会消费和中小民企。好比一个家庭陷入困境,父母把好吃的都热乎乎地塞给了大儿子,然后扭头语重心长地对二儿子讲,这个家要维持下去,可全靠你了。
其实最要命的,还不是大儿子独占了好吃的东西,而是这大儿子吃饱喝足拿够了颠颠跑出门干的事情:买房置地,贵不贵没关系,生生把物价给抬了上去,结果饿得前胸贴后背的二儿子跑出去一看,自己吃吃不起,住住不起,想倒腾点什么小生意吧,要么没本钱,要么就是有点本钱,可投哪里心里都没底。
现在摆在中小民企眼前的无疑就是这种场景:股市上涨了、楼市反弹了、原材料全线涨价了、油价已经涨了、电价离涨恐怕也不远了,专家都说经济回暖了,但自己着实没觉着暖在哪里:上游产业的利润没有上去、制成品的价格没有上去,市场需求也没有上去。总之是自己既没捞着在国家投资里分一杯羹,又赶上了投资溢出、价格虚火的冲击。
某种程度上说,大型央企和房地产业都是"抽水机",合在一起则有更加惊人的功率。您交给开发商的房钱,很大一部分以土地出让金和税收的形式,变成了政府的收入,这些钱再以政府投资,或者政府投资给央企/国企;央企/国企再以投资的形式重新进入楼市。当地价、房价屡屡创新高的时候,老百姓的消费也就被"挤"了出去,因为你这十几二十年的日子都被一套房子"锁定"。当经济不景气,各业萧条而只有楼市、股市"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时候,其他产业、实业也就被"挤"了出去。要是干其他的都不赚钱,当然不如炒股、炒房、炒地。这跟"国进民退",财大气粗的央企/国企把中小民企"挤"出去是一个道理。
如此说来,最近央企老是当黑马、当地王绝对不是什么好消息,它只能证明国家的钱用得很不力,至少相当一部分成了央企闷声发大财的工具,眼下投资是热了、泡沫是起来了、萧条是盖住了,却为今后的难以为继埋下了伏笔。
(作者:毛颖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