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任志强荣获某网站评选的除小泉纯一郎、陈水扁之外位列第三位中国人最想打的人。
2007年,被三联杂志封为“人民公敌”。
2009年,入选网络排行榜,被女网友评为“最想嫁的人”。
2010年,大连演讲,被一个年轻人扔了双鞋子,让其享受了一次领导人的待遇。
就是这样一位荣获种种“殊荣”的任志强,用其特有的“任氏雷言”放出“任氏大炮”,并将其以各种形式发表过的一发发“炮弹”,汇编成书———《任你评说》。
在新书发布会现场,记者了解到,早在2003年任志强就出版了第一本不追随主流,颇有“叛逆”观点和想法的《任人评说》。2008年又出版了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印证自己结论是正确的《任我评说》。任氏系列的第三本书《任你评说》,按任志强的说法是“将以前的言论汇编在一起的重要之处是为了解惑。许多人是从一个侧面了解了我某一篇文章的内容,或许会产生很多的疑问,认为问题没说清楚,但如果将文章汇编在一起,思路就会更加清楚。”
针对《任你评说》书名,任志强解释道:“我的观点对不对,请大家去评说,如果你认为我的观点不对,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用理论的观点告诉我有问题,这样才能让我们为未来而努力。”
有一种反对叫“忠诚性反对”
任志强在接受《华尔街日报》中文网专访时说,批评政府的政策是因为希望它好,有一种反对叫“忠诚性反对”。
《任你评说》仍以对政府政策的质疑与批评贯穿全书,书中涉及了“谁在拉动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住房最大的腐败在于制度”、“‘地王’频出的反问”“批判《北京蓝皮书》”“房地产应该庆幸未列入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中”等等敏感话题,这些话题也都是媒体和民众关注的焦点。
任志强在解释为什么书中会对政府提出各种各样的批评时说,首先是习惯使然,且已无法改变这种思维和表达观点的方式,连语言与风格大约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固化。其次,如果用幻想的办法解决我们进入天堂的问题,不如用现实的办法解决我们耕耘的问题。
他说:“我想通过这些经过调研分析的文章,把真相告诉大家,这本书能做到的就是尽可能提出社会上常常被误解的一些没有被真正理解认识的真相,希望读者能够了解真正的房地产市场现状。”
任志强没有光鲜的学历,却没人否认他的学识。《任你评说》几乎每个章节的每一个论点都佐以大量的数据和文献。他究竟是个学者?还是企业家?正如前建设部部长俞正声的推荐语所言:“我怀疑他(任志强)能否在政策研究中放下企业家的嗜好,正如他能否在经营企业中放下他的学者情结一样。”
任志强的学者情结也可从《任你评说》自序中窥见一斑。“俞正声部长调任之前,曾提出让我兼任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一职。这是一种不给工资,但需要投入研究经费进行市场与政策研究的兼职工作。遗憾的是,由于俞正声部长工作的调任,这一愿望未能实现。”
相信很多人无法理解任志强的价值追求,从他的种种言论推断,他是坚定的市场经济维护者,更多的是用市场经济的维度去研究房地产市场,去发现一些经济学的常识,他热衷于传播他的市场经济理念,甚至对政府出台的一些违背市场规律的政策不惜言辞激烈地加以批判,似乎对于是否经营好百年企业并不是他的首要任务。
从某种意义上说,任志强更像学者。
高档商品房不是给年轻人盖的
针对年轻人购房,《任你评说》书中的观点非常明确,不赞成刚毕业的大学生或参加工作没几年,没有一定财富积累的年轻人购买商品房。
书中列举了中美两国人民的购房心态:美国30岁以下的人群中购房比例远低于5%,而中国这一比例高达34%。美国一个教授的购房还贷年限比中国年轻人购房的还贷周期长。在纽约工作的白领大多居住在新泽西州,在华盛顿工作的白领居住在马里兰州,而中国刚毕业的大学生却都想集中于大城市的中心区。
在新书发布会上,就年轻人是否初入社会便买房,任志强给出了他的判断:
一是年轻人买房应该是工作到一定年限,有一定的工作方向以后,才去选择。比如你今天毕业了以后想留在北京或深圳工作,过一两年你可能觉得郑州更适合发展。在北京或深圳一个月大概收入1万块钱,但是你买不起房子,到了郑州同样1万块钱收入,就能买很好的房子,因为郑州和北京、深圳的房价差很多。
二是不同年龄阶段会买不同房子。我盖的高档商品房,销售对象绝对不是年轻人。如果对自己未来没有信心,你们就在最年轻的时候买力所能及的房子,如果对自己未来有信心的话,以后买的房子一定比现在的房子好,因为科学在进步,房子会越盖越好,你不要以为你一生就买一次房子,美国人一生平均要买七次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