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向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奋力迈进

□ 大美滨湖

    创新,如同血液一般,在合肥这座城市的体内奔流不息,涌动不止。

    2004年11月,合肥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全国首个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2008年10月,安徽省确定设立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在推进试点市和试验区建设过程中,合肥坚持以创新为灵魂、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化为目的,在培育创新型企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建立多元化的科技创新投入机制、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和政策支撑体系、建立产学研结合的体制机制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得到了国务院有关部委的充分肯定,在国内外产生较大影响。

    “十二五”期间,合肥将紧紧抓住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和全国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的历史机遇,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加快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源素质提高的轨道上来,实现经济增长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

    合肥,已不折不扣地成为各种创新元素汇聚之城。

    天生的创新开拓者

    合肥有创新的先天优势。

    合肥是全国重要的科教基地,是中西部科教资源比较丰富的城市之一。拥有中国科技大学等各类高校56所,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各类科研院所275个,技术研究和开发机构358个。有国家级重点学科28个,博士授权点168个,两院院士40人,在校大学生和科技人员65万人。

    合肥以占全省7%的人口,拥有全省45%的科研机构、70%的中央驻皖科研机构、99%的博士学位人才、63%的科技人员、58%的科技经费。

    2003年,合肥抓住中央领导同志提出的建设合肥科学城设想的机遇,在省委、省政府支持下积极申报争取,于2004年11月被科技部批准为全国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

    2008年,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合肥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的基础上,设立合芜蚌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进一步放大合肥科技创新型试点市效应,消除制约全省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探索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走出一条有安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为安徽加速崛起提供新的推动力。

    2010年1月,经国家发改委批准,合肥成为全国第二批创新型城市试点。

    到2012年,合肥将在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和培育新兴产业上取得突破,基本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政资介紧密结合、充满创新活力的区域创新体系,基本建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全面发展的现代产业基地的奋斗目标。

    科技创新之城的金字招牌,辐射出强大的吸引力。

    科技创新支撑跨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合肥的跨越式发展源于自主创新。

    “十一五”期间,合肥强力推进“创新推动”战略,突出创新型企业培育、创新研发平台建设、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等重点,以科技创新支撑和引领新型工业化发展,自主创新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关键词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

    “十一五”期间,合肥实现了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专利申请与授权量等主要创新指标高速增长。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由488亿元增长到2010年1900亿元(预计),年均增长31%;增加值由128亿元增长到580亿元(预计),年均增长35%,占GDP的比重由2005年13.8%提高到2010年的23%,高新技术产业增速平均高于工业增速5个百分点。

    专利申请量由1208件上升到8000件,年均增长42%,专利授权量由581件上升到3200件,年均增长41%,全市技术交易合同额2010年达到30亿元,年均增长28%。

    关键词 “一中心三基地”

    “十一五”期间,围绕新兴产业,合肥组建了新能源汽车、语音信息、公共安全研究院、循环经济技术工程院、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等一批服务平台。

    “一中心三基地”开工建设(即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和应用技术研发中心、科研基地、孵化基地和产业基地)。截至2010年10月底,累计完成投资7.5亿元。

    到2010年,全市有各类科研机构344个,国家大科学工程5个,重点实验室105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84个,企业技术中心101个。建设各类科技中介和科技服务机构225个,其中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13个、生产力促进中心14个,全市孵化场地面积45万平方米,在孵企业740家,累计毕业企业532家。

    从2001年开始,合肥连续成功举办了十届资本对接会。对接会已成为展示安徽和合肥自主创新成就,开展科技成果展示交易、金融资本项目对接、人才需求对接的大平台。

    关键词 改革体制环境

    “打造中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审批环节最少、服务意识最强、办事效率最高的城市,下大决心优化体制环境,为创新作支撑。” 为此,合肥大刀阔斧地对行政审批制度进行改革,通过对52个市直部门的353个行政审批事项逐项会审,所有行政许可项目集中到市行政服务中心办理。体制障碍减少了,发展环境改善了,大大促进了科技的长入,长期累积的科技资源优势,在经济领域 [楼盘 论坛]开始加速释放。

    同时,合肥在科技创新政策支撑体系、创新型企业培育、融资环境、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等方面,相继进行了一系列的大胆尝试。大力推进投融资体制、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事制度、财政管理体制、城市管理体制等12项改革,连续出台了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科技创新专项基金管理以及风险投资损失补偿办法等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设立人才发展专项基金等。通过重点领域 [楼盘 论坛]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创新,为自主创新营造出一个充满活力的体制环境。

    关键词 产学研结合

     树立服务高校就是服务创新、发展院所就是发展经济的理念,加强政府与院(校)的合作,我市先后与中科大、合工大、安大、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建立了院(校)地联席会议制度,在院校建设规划、生活服务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积极启动“院企互动工程”,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围绕重点领域 [楼盘 论坛]和核心企业,组建了汽车自动化装备、锻压装备等13个具有核心竞争力、带动性强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探索具有合肥特色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围绕全市重点发展的三大支柱产业和重点培育的五大新兴产业,形成了

    工大高科等为代表的合作(委托)开发模式;以江淮自动化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企业和高校院所共建实体研发机构模式;以中电集团38所、通用机械研究院、合肥水泥设计研究院等为代表的应用性科研院所转制模式;以安徽循环经济技术工程院等为代表的技术转移中心模式;以“院企互动工程”为代表的科研院校与地方政府整体对接模式;以江汽集团为代表的复合型合作模式等。

    关键词 人才培养

    近年来,合肥积极打造科技创新人才高地,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组织实施“3820”产业英才建设工程,从2005年起,在20家企业设立产业英才岗位,集聚了160多名优秀创新人才。实施“蓝领人才引进与开发计划”,每年培养各类技能人才约15万人,推动22家企业建立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新建院士工作站6个,在肥工作的两院院士达49人,进入“千人计划”的海归人才17人,创业海归300多人。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0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在全国294个地级以上城市中,合肥综合竞争力居22位,5年内前移了15位。

    创新永无止境

     “自主创新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坚持‘长跑’,才会取得成效,我们时时刻刻都将在依靠科技进步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上‘长跑’,并坚持不懈跑下去。”

    “十二五”期间,合肥将围绕加快建设区域性特大城市,坚持创新主导,狠抓“三条主线”,实现“创新双倍增”目标,把我市建设成为国内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在全国率先建成创新型城市。即:狠抓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创新平台载体培育、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三条主线,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突破口,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综合竞争力。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着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发展新型显示、新能源、家电、汽车、先进装备制造业、生物技术、节能环保、电子信息产业、公共安全、新材料等,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基地-产业集群的路径,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增长潜力的新兴产业集群。

    以高新技术改造提升重点产业,推进产业共性、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增强产业配套能力和水平,提升产业技术开发、工程化、产业化能力,加快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新兴产业基地。

    关键词 创新平台建设

    高起点组建新能源汽车、语音信息、光伏等研究院,完善公共安全研究院、循环经济技术工程院等平台体制机制,发挥服务产业的功能。

    推进“一中心三基地”建设,强化功能建设和管理机制创新,引导和培育一大批管理咨询、创业辅导、技术中介、专利事务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

    围绕家电、汽车、新能源等重点产业,搭建一批专业技术服务、检测中心、技术转移中心、孵化器等平台,强化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引领功能。

    关键词 企业创新能力建设

    加快企业创新能力培育,强化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建设。加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

    积极鼓励企业研发,申报专利、标准、知名品牌等自主知识产权,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尽快成长为“小巨人”。

    关键词 科技开放合作

    积极引进国家级和省外科研院所、境内外企业在肥设立研发机构和成果转化中心。加快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等央企在我市建立区域总部与产业基地。

    积极引进高端人才、关键技术、研发机构,实现产业承接与自主创新相互促进、有机结合。针对产业链接缺失和薄弱环节,强力推进高科技招商、平台招商、资源招商,发展相关配套产业。

    关键词 创新创业环境

    实施《合肥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继续深化各项改革,精心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完善自主创新的工作机制,促进科技创新工作与产业创新、政策创新、机制创新紧密融合。

    继续调整优化鼓励自主创新的扶持政策,创新财政资金的投入方式。推进人才激励和股权激励试点。积极争取进入科技金融试点,突出抓好政策性担保、科技贷款风险补偿、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新三板”市场试点、高科技企业上市融资等工作。

    点亮梦想,合肥已经在路上!

    创新助推 合肥跨越式发展

    “放眼全球,当今世界真正可以称为创新城市的寥寥无几。没有可供模仿的成功范例,要想有所作为,合肥必须做一个先行先试者。”合肥成为全国唯一的科技创新型试点市之后,果敢地迈出了自己的步伐。

    合肥经济社会发展正呈现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特征,多项指标创近10年来最好水平。自主创新为合肥跨越式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快速奔跑的合肥,已经找到了自己最有力的引擎——自主创新。

    乘自主创新东风,扬加速崛起风帆。合肥将一直坚持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宽,为建设创新型城市而不懈努力。

 
家园快报 楼市行情 政策关注 购房理财
.
2020年安徽省房地产高品质发展论坛 暨三棵树
2020第七届中国·安徽建筑行业供需对接交流
中环控股“登陆”香港主板 股价气势如虹涨逾
合肥出台新办法规范物业收费
安徽明年计划改造1000个老旧小区
首届安徽省房地产行业毅行比赛圆满结束
首届安徽省房地产行业室内篮球赛圆满落幕
首届安徽省房地产行业羽毛球赛圆满落幕
安徽省房地产商会联合克而瑞权威发布安徽省
安徽省房地产商会第三次会员大会暨十周年盛
房企近4年最严峻的生存大考:融资额创新低
土地市场陷“保钱袋”与“防库存”两难
“房闹”考验开发商、业主契约精神
楼市一夜入秋二线城市打折促销增多:合肥楼
当巨头只求活下去 悲观情绪浸染地产业
合肥装修备案调整!物价局曝光最新定价方式
40年见证 合肥市城乡居民住房变化
6月70城房价总体平稳 央地联动楼市调控持续
合肥:“组合拳”整治地产市场违法违规行为
安徽:前4月商品房销售和新开工面积增速“
房地产税试点加快,专家建议深圳杭州海南先
合肥回应购房“刚需35岁限制”:必要时进一步
官方发布!合肥新建商品房摇号细则出台!
合肥楼市新政落地——二手房限购区域确定、
4月15日正式实施!合肥商品房交付全面推行“
农业农村部:严禁城里人利用农村宅基地建别
深圳:离婚房产给无资格一方,3年内不能买房
因城施策,杭州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
城市群内落户资格互认来了!这两个城市先下
合肥非住宅改租赁新规 9月起实施 可改民用水
如何判断购房的最佳时机
买房什么时机最合适? 开盘当天往往最优惠
买家办房贷遭遇霸王条款 提前还贷要付3%违约
购房指南之冬季买房:冬季购房的七大好处
80后年轻人月光族应该如何置业买房
购房贷款提前还清后还需要办理哪些手续?
二手房装修的十大技巧 打造省钱温馨好家居
年底提前还贷要灵活掌握 享受七折利率别太急
买房前后多担忧 购房小贴士教您如何避免吃亏
降息后1月份房贷不降反升 可向银行索取月供
↑ 图片新闻
↑ 热点新闻
·恶意竞标、强揽工程等问题突出 住建部要求:
·正在建设的合肥五大重点片区 每一片都值得期
·广州、合肥、宁波、东莞、南通5城政府负责人
·住建部:保持房地产调控定力 着力解决新市民
·报告称房地产行业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过渡
·调控风暴不停 中国炒房客迎来四大“坏消息”
·合肥市今年住宅用地集中出让 供应量不得低于
·楼市去化艰难 南昌市政府出手“自救”
·严查资金违规流入楼市 监管风暴扩至“新一线
·主管部门督导沪深楼市,“房住不炒”定位进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01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