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热线综合报道 4月8日上午,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孙金龙在《中国省会经济圈蓝皮书——合肥经济圈经济社会发展报告》首发式上表示,合肥经济圈已经进入黄金发展期。
2007年9月,《中国省会经济圈蓝皮书——合肥、六安、巢湖发展报告》出版发行。这是安徽省第一本体现区域经济发展特色的蓝皮书,也是全国第一本以省会经济圈为主题的蓝皮书,以此为发端,安徽蓝皮书首次跻身全国蓝皮书出版行列。孙金龙对这本书的出版发行给予了高度评价:这是合肥经济圈建设中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大事。
在五市的共同努力之下,合肥经济圈已进入黄金发展期
首提社会GDP概念
此次发布的《中国省会经济圈蓝皮书——合肥经济圈经济社会发展报告》由合肥市政协主席董昭礼主编,合肥市政协副主席盛志刚、安徽省社科院研究员王开玉任执行主编。
记者了解到,这本书中明确提出,到2015年,合肥经济圈的地区生产总值将超1万亿,年均增长17%左右,占全省经济比重的42%,人均生产总值达56000元以上。
当前合肥经济圈的经济总量已经占全省比例的38%以上。相比较而言,安徽省在2009年才跨入“万亿俱乐部”行列。而到“十二五”末,合肥经济圈发展要超过2009年的安徽全省。这意味着合肥、六安、巢湖、淮南和桐城五市这套“组合拳”,将用五年时间形成一个省级“吨位”的经济体。
记者注意到,本书中首次创新性地提出:合肥经济圈要“追求经济GDP与社会GDP同步增长”。所谓社会GDP,落脚点主要在于居民生活幸福指数。王开玉介绍说,社会GDP是指用国民和政府整体素质提高、幸福感增强程度来计算的社会福利总量增长。追求社会GDP的理念涵盖了扩大教育、完善医疗、美化居住环境、建设服务性政府等多个方面。
圈内没有异地恋
清晨7点,六安的一位市民乘着“地铁”,不到一小时,就来到了合肥的工作单位,吃过早餐,看完报纸,这时,他看了看手表,还没到上班时间8:30。中午,他可以用六安的“旅游一卡通”,去周边的景区逛逛,下午下班他坐着地铁回家……
这不是梦!在《中国省会经济圈蓝皮书——合肥经济圈经济社会发展报告》中,未来,这些都可能成为现实。现在,就为您解读六大民生关键词。
关键词1:交通,“1小时生活圈”更便捷
早上从六安起床,白天在合肥上班,晚上在巢湖泡一会温泉,再回到六安,这并非不可实现。合肥经济圈将着力构建经济圈一体化的城际快速交通体系,这对合肥经济圈里的异地恋的情侣、两地分居的夫妻,无疑是个好消息。换句话说,将来,“圈内”没有异地恋,没有两地分居。
合肥经济圈以合肥为中心,将合肥的市内交通线向市外延伸,用有形的道路交通,将圈内的城市紧密联系起来。
在轨道交通上,在较远期的发展规划中,合肥轨道交通将向圈内其他城市延伸,形成城际轨道,高效、快捷的轨道交通,将会实现合肥经济圈1小时生活圈的目标。
关键词2:收入,城镇职工年薪大幅提高
蓝皮书数据显示:到2015年,经济圈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年工资要达到5.3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要超过1万元,力争城乡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此外,圈内城镇化水平要达到58%,教育资源配置得到进一步优化,文化卫生和信息化服务水平也进一步提高。
蓝皮书披露了经济圈的“十二五”规划目标,即到2015年,合肥经济圈的地区生产总值将超过1万亿,年均增长17%左右,占全省经济比重的42%,人均生产总值达56000元以上。
截至目前,合肥经济圈内的经济总量已达到4741.2亿元,占全省的比例已经从2005年的34.7%提升到38.7%。
关键词3:旅游,圈内旅游或能“一票通”
在蓝皮书中,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法政学院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系副教授范海洲提出一个设想:联合打造合肥旅游经济圈,实行圈内旅游“一票通”。
范海洲说,这个设想是通过整合合肥市周边六安、巢湖、淮南、桐城丰富的旅游资源、特色文化、旅游产品,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建设圈内旅游集散中心、咨询中心和信息中心,实行圈内旅游“一票通”。
关键词4:物价,圈内水电气价格更优惠
《合肥经济圈2011~2015年发展规划纲要》即将出台。为了避免因税费政策的差别导致不良竞争,圈内将推进区域税费一体化改革,积极探索建立区域合作利益分配机制和财政支出政策。
“比照沿海地区做法,圈内实现统一的水、电、气等优惠价格。”
对合肥经济圈未来发展,安庆市委常委王强认为,争取省委、省政府的支持,比照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设立合肥经济圈建设专项资金,保障合肥经济圈建设发展。
关键词5:社保,看病、养老圈内没“门槛”
按照规划,未来合肥经济圈将率先在全省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区域统筹,推进五市间社保制度协调配合和社保关系无缝转移、接续。
同时,完善社会福利设施覆盖范围,建立卫生服务网络和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应急处理机制、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公共卫生监督体系,实现教育资源等公共资源的共享等。
关键词6:城镇化,百万“农民”将变“城市人”
依据合肥经济圈城镇体系规划,到2020年,圈内城镇化水平为65%~68%;到2030年,城镇化水平还会增加十个百分点。也就是说,与目前相比,将近两成的“农村人”将变“城市人”。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法政学院院长吕露光说,未来20年里,合肥经济圈内,有几百万人由农村向城市转移。“他们要在圈内城市居住、就业、发展,不仅大大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合肥经济圈空间的演变,也是一个巨大的动力。”
|